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提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在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为了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集美大学游‘韧‘有余实践队在柯燕燕老师的带领下于2021年7月13日对厦门市城市规划研究院及厦门规划展览馆进行调研采访。
实践队员们首先参观了厦门市规划展览馆。在参观规划展览馆的过程中,队员们较为详细地了解到了目前关于厦门市在人文,地理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同时也了解到了关于医疗设施规划,道路规划以及海绵城市理念规划。可以看出,在城市规划方面,厦门市具有许多新概念,创新点。
在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不断繁荣的大背景之下,不可预测的灾害带给沿海城市的损失将会是成倍的增长。因此,提高城市的韧性,有利于增强我们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和人民安全生活的保障。
当前我们正处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的时代。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以及平台化的管理,实时数据的动态分析更是一个快速了解一个城市的新捷径。正如陈部长所说:“利用好大数据的处理统计和分析,能够让我们对城市的空间结构有着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让我们的城市规划变得更加的完善。”
其实,城市韧性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城市的规划。我们都知道,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基石和导向,城市的规划在对城市韧性的提升方面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城市韧性是考验城市规划在抵御风险和灾害时的一种应变能力和承受能力。两者更多的是互相依存的紧密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总之,一个城市的韧性是我们抵御不可预测型灾害的信心和底气,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然而,提升城市韧性并不是一蹴而成的事情,而是一个常年累积,逐步完善的过程和多方协同,紧密配合的产物。
(指导老师:柯燕燕 系集美大学游“韧”有余社会实践队 受访者:陈部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33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