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最艰苦的一代人。”金华市山下洪村村委会郑副主任这样形容70到90岁的高龄老人。随着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家庭“空巢化”程度加深,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亟需对其进行改革创新。
为探求农村养老发展道路,7月2日起,我院暑期实践队对金东区曹宅镇九个村的居家养老食堂展开走访调研,学习“金东模式”宝贵经验。调研覆盖全镇约90.62平方公里,访谈相关负责人15人,采集影像素材300余份。
自2012年建立试点以来,金东区“统分结合”居家养老模式走过近十载春秋。“日间统一照料、夜间分散居住”,让老人在家门口便享受到养老服务;“中心大村统一布点、边缘小村分餐配送”,让养老营养餐覆盖更多的乡村。
“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没有停过养老食堂的供餐服务。”聊起本村的居家养老食堂,桥西村书记黄正红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规模最大时,该村居家养老食堂可服务120多个老人,配餐服务覆盖周边8个自然村。
潘村村委成员陈志清在采访中说道:“每次采购,一人买菜,一人在边上记账,并且我会要求采购人在菜品后面签字,做到责任到人。”采购、配餐一肩挑,陈志清严格把关养老餐饮的每一环节,挑起居家养老食堂大梁。这在曹宅镇许多村庄普遍存在。
居家养老的老人获得感如何?实践队员采访了雅里村老人王宗治。王老已有84岁高龄,自幼失去父母。“那时就靠捡柴火养活自己,饿了就吃猪草,现在想想还是很苦。”他回忆道,“现在政府有补贴,80岁以上老人一餐只需1块钱,生活越过越好了。”闲暇时候养养花、钓钓鱼,居家养老带给王老的是衣食无忧、精神富裕的晚年生活。
不离亲、不离家,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投入少、覆盖广,让政府有效缓解财政压力,同时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养老服务持续运转。“金东模式”实现了政府与人民的双赢局面。
行走在乡里田间,实践队成员细问每一村居家养老食堂的近况,思考每一朴实话语背后的艰辛付出。此外,队员们运用地理专业知识,制作曹宅镇送餐车覆盖图,分析调研数据,希冀促进“金东模式”在本地“深扎根”,在全国“广推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38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