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13日电(记者 崔雪 通讯员 蒋镇阳 韩鹏)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受到严重冲击,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为进一步了解北川非遗文化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西南石油大学“‘柚’回北川”实践队走进北川,开展了“传承羌禹文化,坚守时代匠心”主题实践活动。
了解羌民族,寻访羌文化
7月9日,实践队的同学们走进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 ,通过参观图片、文字、雕塑、文物等了解“大禹治水”“红军过北川”等羌族历史细节,感受羌族这一古老民族的宏大历史背景、社会形态和羌绣、羌年、羌笛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虽然自古以来没有文字,但羌语、羌歌、羌舞流传至今。在三楼的一个文化展区,踏上每一块地砖都会发出汉语对应羌语的声音,如果你想知道“吉祥如意”在羌语中如何发音,只需要踏上对应着“吉祥如意”的地砖,耳边立即会响起“纳吉纳鲁”。
7月11日晚,为深入体验羌族的风土人情,实践队前往石椅羌寨,参观羌族建筑,品尝羌族特色饮食,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了解羌寨的生存现状。最后,同学们还学习了羌舞,加入到篝火晚会中,那婉转豪放的歌声,优美的舞姿,配着悠扬悦耳的音乐,使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羌族文化渗透于羌族人的衣食住行之中,我们都应该走近羌族,了解这个古老的民族,保护和延续羌文化。
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零距离采访非遗传承人
7月10日,社会实践队来到羌族草编研学体验培训中心,采访草编传承人江福容老师。从江老师那里了解到,为让草编这一传统手艺得到更多人关注和喜爱,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他们会定期开展传承教学,将草编带进校园,让更多同学亲手体验并学习草编。同时,他们还成立了草编扶贫车间,帮助当地留守妇女、残疾人等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在采访的最后,实践队的同学们还亲手体验草编,并且佩戴草编饰品,近距离感受草编文化的魅力。
7月11日,实践队到达古羌水墨漆艺传习所,在水墨漆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朱红志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各种水墨漆艺作品。朱老师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制作水墨漆艺的材料、工序和其发展历史等等,当同学们问道朱老师在非遗传承中遇到的困难时,朱老师也坦言道,自己虽然有三四十多个徒弟,但还没有一个人能独立完成所有工序。在未来,朱老师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了解、学习水墨漆艺,肩负起弘扬民族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
7月12日,同学们到达云珍羌绣生活体验馆,陈云珍老师为同学们特别介绍了她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绣制的作品《红船》。非遗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党中央的大力支持,在建党一百周年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这是她献给党的一份礼物。
采访结束后,实践队的同学们纷纷体验了羌绣,即使无法完全领会各种针法的要领,但也感受到了其独特的魅力。
7月13日,西南石油大学“‘柚’回北川”实践队采访到了羌笛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黄景何,据黄老师介绍,横吹笛子书吹箫,羌笛最大的特点就是竖吹,作为一种民乐器,所能演奏的音乐形式不多,再加上民众了解度不高,难以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所以羌笛的受众比较狭隘,传承比较困难。
黄老师还为实践队的同学们演奏了羌笛,听到这清脆婉转、虚幻迷离、动人心魄的声音,使同学们心中感概万千,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更多人听到这一美妙的声音,并且将其流传下去。
此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感受羌禹文化魅力的同时看到了非遗传承人的坚持。我们应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主动肩负起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44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