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钗现百态,戏魂传百世。
7月11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跃然纸上”民间艺术调研实践队纸上戏剧小分队,在杭州鼓楼欣赏杭州优秀民间青年越剧艺术团“钱塘戏社”演出的越剧《情探》,并就头饰及越剧的传承与发扬的相关问题,向优秀越剧演员提问,倾听他们的见解,交流彼此的想法。
越剧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温静的底蕴,吸引着络绎不绝的观众。当下,我们立足学前教育专业,坚守“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的初心,将目光聚焦到越剧精美的钗饰。在拓展自身知识面,了解当代越剧中头饰的使用及变化的同时,更希望可以为越剧的传承与发扬,实现自己的幼教初心献出一份力。
【与悲欢沉浮 探钗饰百态】
本次越剧《情探》的表演恰在杭州鼓楼进行。队员们有幸在一个有历史感的地方欣赏到传承下来的越剧精粹。本场演出的剧目讲述了痴心女子与负心郎的故事。用温婉的唱腔、细腻的情愫,将故事娓娓道来。从风格奇特的唱词到夸张但富有生活化的表演,都让现场观众身临其境,直呼过瘾,掌声此起彼伏响彻台前。
只因憔悴章台柳,怎向琼楼玉宇栽
碧玉扇坠寄情意,娘子深情记在心
在欣赏越剧表演的同时,实践队员重点关注演员的钗饰在整场戏剧中的变化。随着剧中情节的发展与人物身份的变化,我们发现头饰的运用也愈发灵活,痴心女子最初的华贵到最后身心的双重落寞也在头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我们非专业人士的直观感受上,也觉得头饰的花纹、珠子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与我们印象中的那些古老而富有年代感的戏剧头饰有较大不同。
【访前人之解 思传承之道】
为了进一步了解越剧背后的故事与潜在的生命活力,我们来到幕后,对话戏中优秀演员。本次,我们有幸采访到本场《情探》的主演叶执英老师。
叶老师还未来得及卸下自己的妆容与头饰,当我们说明来意后,她热情地向我们展示了团队目前所用的部分头饰。同时,叶老师详细地讲述了头饰本身以及搭配的特点转变趋势。头饰的制作工艺较过去更加精巧与细致,插花则更为自由地与演员服饰相配。比如,过去常用的大包头(即头套)由于对演员的束缚而大大减少使用频率。然后,叶老师也以《情探》所用的头饰为例,让我们更加了解头饰及装饰与人物身份、地位的关系,解答了我们观戏时的疑惑。
叶老师还提到,戏社会定期在杭州各大图书馆、戏院进行公益演出。戏设招收了一批批的小学员,最小的学员只有三岁。叶老师表示,戏剧最先吸引儿童的是华丽的戏服以及叮当作响的钗饰。他们正是利用这一点进而引导他们了解戏剧的文化内涵以及背后无尽的魅力,并希望他们在未来可以更好地传承这些民族瑰宝,使其历久弥新。
当谈到未来让戏剧走进学龄前孩子的世界时,叶老师发出了肯定的赞叹,表示将越剧头饰的创造与装饰融入学前儿童的课程是大胆的且具有实践性的想法,从新一代出发,让孩子对越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孩子发自心底地去认同中华瑰宝,这无疑是越剧时代的最强音。优秀演员们还提出了可以利用学前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例如让他们给发簪选择不同的珠子和花,激发他们更新颖的设计想法。
【经典永流传 民族之希望】
此前,我们通过网络了解到本场演出以及承办戏社的相关资料。钱塘戏社是一个由专业越剧演员、青年越剧爱好者组成的年轻的公益团队,曾多次应邀在省内外进行公益演出。我们在后台看到了很多年轻面孔,他们大多因热爱而加入。在这些年轻演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越剧传承的光明未来以及越剧吸引代代人的无限魅力。
散场之后,实践队员也采访了几位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孩子们都兴奋地表达了自己十分喜欢这场戏剧,告诉我们自己很想动手制作这样精美好看的头饰!家长们也纷纷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从小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未来也能同舞台上这些优秀的戏剧演员一样,以越剧为荣,传越剧,兴越剧。
鼓楼之行让队员们真正认识到,越剧从未驻足,它一直有与时代相和,不断发展。从落地唱书到同腔异调的浙派唱法,越剧不断地在寻求突破,这也正是现代越剧继续传承与发扬的重中之重。我们期待这份瑰宝被带到基础教育中,让孩子从小感受,发现自己的喜爱,去认同这个代代相传且不断与时俱进的中华精粹。我们坚持推陈出新,更多地赋予越剧生活化与年轻化的一面,在幼儿以及更多的年轻人的心中播种下一颗热爱戏剧的种子,让大家真正成为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支持者与参与者!
越剧文化的起点是历史,而它的终点定会是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未来!
观钗饰之美,探浙戏之魂,寻文化之源,感戏曲百态,赞戏剧经典。寻根溯源,以青年之力,唱时代新音,承浙戏风采。戏从百年来,将到百世去。剧中画有百生相,只叫惊叹戏魂绝。钗饰可和时代之音,越剧可启传承之舟。赏经典剧目,访前人经验,畅想发展蓝图。
通讯:韩雨筱
修改:郑开心 施画
采访:费瑶 任柳依
摄影:沈乐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45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