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受业解惑”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但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来自课本的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向学生传递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暑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孩子们做到“溺水警钟鸣于心,安全知识践于行”呢?
2021年7月15日,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青苗绘翠意,柚香伴践行”——青柚空间环保小课堂的志愿者们来到湖州市二里桥社区,为孩子们带来了以“溺水警钟常鸣”为主题的课程,志愿者们在锻炼师范生技能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收获了知识和快乐。
参加二里桥社区环保小课堂的孩子们大多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往往兴趣不大。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以学生的心理逻辑为出发点,将溺水知识、安全知识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将安全知识渗透在活动中。
课程开始前,志愿者们与孩子们进行了简单的交流,了解了孩子们在假期里的生活、学习安排等等。在短暂的交流中,我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孩子和我小时候有很大的不同,孩子家长对于教育非常重视,不仅仅是知识学习方面,兴趣、技能的学习同样受到很大关注。参加本次课堂的大部分孩子都有在暑假里参加游泳培训,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已经学会游泳了,甚至有孩子非常自豪地和我说,他能在游泳池里游好几个来回呢!
了解到很多孩子都已经在学习游泳,我的课堂便由“游泳”这一话题导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父母为什么要让你们学习游泳呀?”孩子们非常积极,有孩子说道,“学游泳是一项生存的本领”,也有孩子说,“学游泳是为了锻炼身体”。孩子们的回答丰富多样,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他们心中对游泳的看法。从中我深刻体会到,来参加课堂的孩子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很多回答可能并不在我的设想里。这就需要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随机应变,让课堂教学能够在紧跟孩子们思维的同时,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而今孩子们是幸运的,他们有很多机会参加游泳培训,很小就能学好这一项技能。但是,学习游泳这一技能的同时,防溺水安全知识的学习也不能被忽视。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于事物的认识并不全面,学会了游泳之后,他们可能不再害怕水深,甚至会鼓起勇气,和同伴一起去游泳。对此,根据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我将课堂中预防溺水的知识分为6个不同的情境展开,让孩子们在故事情境中思考,预防溺水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孩子们对枯燥的纯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但是,当我将这些条条框框的防溺水安全小知识变成一个个小故事时,他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并能够在我的引导下思考问题。以预防溺水小知识中的“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为例,我将这一条要求融入了一个故事情境,故事中一位小朋友小明和他的伙伴在天气很热时一起结伴游泳,他们玩得非常开心,却没有发现,开心的背后,其实有着很多他们不知道的安全隐患。通过播放图片和动画,我让孩子们一起讨论,总结出这个小故事里的安全隐患在哪里?孩子们在动画的提示下,非常顺利地找到了安全隐患,比如:有些河道底部的淤泥非常松软,一旦陷入淤泥里,身体会无法动弹,这是非常危险的。
在一个个防溺水小故事的讲解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思考,自己总结出擅自游泳、与同学结伴游泳等情境下的安全隐患。通过自我总结,他们也更加清楚,即使学会了游泳,仍然要注重防溺水知识的学习,对于预防溺水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这样的学习过程,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在学习预防溺水知识的过程中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做到溺水警钟时刻鸣于心。
孩子们年龄虽小,但他们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很多时候,当我们用“不要”、“不能”等词要求孩子们不能做什么时,他们心里或许会有抗拒,他们甚至会因为强大的好奇心,更想尝试一些大人说的“不能做的事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给孩子们传递安全知识,需要结合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相信丰富的课堂教学设计,更有利于引导孩子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做到溺水警钟鸣于心,安全知识践于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49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