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这真的是用麦秆剪贴做成的吗?”7月7日晚,一声声稚嫩的赞叹声从金华市浦江县杭坪镇中心小学的教室里传出。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蒲公英”赴金华浦江社会实践小分队队长李雨桐为杭坪中小的营员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麦秆剪贴赏析课程。
自2011年起,浙江外国语学院与金华浦江定下研学之约,每年组织志愿者,如蒲公英随风播撒种子般,为孩子们带去传统文化拓展性课程。7月3日,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蒲公英”赴金华浦江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行15人,作为第十届“蒲公英”们,在杭坪中小开展为期六天的“传统文化夏令营”助教活动以及红色文化教研实践。
麦秆剪贴,作为浦江本地的传统民间艺术,是研究中国麦秆剪贴历史文化和艺术特征的重要标本。麦秆剪贴始于明代,在中国民间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地位,被国务院批准纳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课堂上,实践队员带领营员们欣赏《百鸽图》《梅兰竹菊》等麦秆剪贴画。“同学们,这些是不是看起来很逼真?”“是啊是啊,我以为是画出来的?”“这可不是画出来的,它们是一点一点剪贴出来的!用的材料就是我们前几天搓草绳的麦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麦秆剪贴作品,引来营员们的不住惊叹。通过对麦秆剪贴的画作特点和制作材料进行介绍,实践队员分享了麦秆剪贴画的来源、发展以及不同的呈现方式。
本次课程,实践队员还特别放映了浙江省文化遗产麦秆剪贴传承人蒋芸花的纪录片,讲述她克服重重困难将麦秆剪贴作品——《清明上河图》送上第41届世界博览会这个国际化舞台的艰辛历程。
观看完视频,一个小营员发出一阵感叹:“原来麦秆剪贴这么辛苦啊!它们还有这么多讲究,要耗费那么多人力物力!等我回家,我要好好向隔壁老爷爷学习他的手艺!他可是也会做这个的呢!”另一个小营员争先恐后道:“我就是浦江的,我都不知道原来麦秆剪贴是非遗!蒋奶奶好棒啊,我也要像她一样,保护我们的麦秆剪贴,让它一直延续下去!”
文/浙江外国语学院赴金华浦江“蒲公英”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小分队
2021年7月6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57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