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湖南师范大学历文院学社管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来到双峰县蛇形村杖头木偶戏传承人胡仲云家中采访,亲身领略木偶戏的魅力,了解其前世今生。
杖头木偶又叫托棍木偶,木偶形体约60厘米,有3根操纵杆,头部为主杆,双手侧杆,表演者左手持主杆,右手持侧杆,通过木偶操纵表现剧情,表演人物。在语言、民俗、历史等学科有着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2011年,双峰杖头木偶戏被列入娄底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6年被列入湖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双峰杖头木偶戏剧,以湘剧为主,间杂地方花鼓戏,还有歌舞、哑剧等形式。近年来,一 些地方剧团尝试将黄梅戏、京剧等剧目进行移植改编,拓宽戏路,别具风格。演出时以京胡、二胡、月琴、笛子、唢呐伴奏,地方方言穿插其中,妙趣横生。
从热爱到传承
胡仲云,双峰杖头木偶戏表演艺术第六代传人,师承第五代名老艺人陈登甲,1984年从艺,其妻谢桂平为同门师姐,二十多年来,他们俩倾心木偶戏,致力发扬传统文化,长年活跃在周边县、市区农村,颇负盛名,《湖南日报》、《娄底广 播电视报》曾刊登介绍他们的事迹。1995年,其团被省文化厅评为“ 湖南省民间百佳剧团”。2005年,胡仲文当选为娄底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一届会员。
胡仲云和队员们聊起木偶戏时,神采奕奕,眼生中流露出点点亮光。胡仲云从16岁开始对木偶戏感兴趣,机缘巧合之下进入戏团拜师学艺并和同门师姐酿就一段佳话。“木偶的雕刻,服饰和帽子都是我老婆亲手做的,市面上根本买不到,那些精美的服饰全是我老婆自己一针一线做出来的,”胡仲云脸上有着难以掩饰地自豪。其妻子谢桂平告诉记者,他们做的木偶全用手工。据了解,与其他文化遗产一样,杖头木偶制作技艺也曾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目前系团里的弟子只能做谢桂平的帮手,帮忙按其设计好的稿纸缝制木偶的服饰而几乎没有像谢桂平一样独立设计角色服饰的能力。烧制、镌刻、设计、描摹……道道制墨工序看似简单,实则各有讲究,整个成品制作下来,着实不易。谢桂平坦言“以前和我师父学艺的时候我们木偶的衣服其实也是买的,但是不好买,而且选择余地少。我就想着可不可以自己做,于是我看到哪个花鼓戏里面演员的衣服好看,我就瞧着那样子给木偶设计,做出来还挺精美的,后来我就全都亲力亲为了。最近我夜上网看了看,的确没有适合的服饰,这个技术还是得靠自己,无论是做木偶还是做服饰。”
为了更好地将徽墨技艺传承下去,胡仲云以身作则,带头动员下一代走进制墨厂。胡仲云的儿子和儿媳也成为了木偶戏的表演者并且曾表露过想将戏团继续传承下去的意愿。
波折申遗之路
“我们从06年开始申遗,到16年才申遗成功,我们真的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和努力”胡师傅对队员们语重心长地说。据了解,双峰杖头木偶戏历经三次申遗和十年努力才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地保护文化的观念起步晚,资料不全面和对政策的不熟悉。在谈及申遗的原因时。传承人胡仲云表示:“一是心中的责任感,我觉得我们有义务把地方的这种文化保护起来,传承下去。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党的号召,如果不是近年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那么大一级申遗政策的层层落实,也许不会有今天”。
危机感与生命力
当队员们问及剧团的现状时,胡仲云表示,申遗成功扩大了杖头木偶戏的知名度,也给木偶戏带来新的生命力。近年来,戏团的青年弟子稳定在十余人左右,新建了完备的以小学为基础的传承基地,并且每年都会在相邻县市流动演出近300场,既有私人红白事、生日宴等又有村委会和政府组织的文艺汇演收入还是较为可观的,目前可以很好地维持戏团的运转。胡仲云和谢桂平表示近年木偶戏的剧目种类增设了不少,内容更加丰富了,从历史人物传记到民族英雄到经典名著和传统美德应有尽有。杖头木偶戏的观众主要是老人和小孩,“我们每次在一个地方表演完,当地的很多老人都舍不得我们戏团离开,他们的子女都去外面打工了,空巢老人真的很需要这些文化项目来丰富一下他们的晚年生活。可以说木偶戏让他们寂寞乏味的生活有了乐趣和烟火气。对了很多小孩子也喜欢看我们的木偶戏,特别是《三打白骨精》,我自己的孙子就很爱看,看了好几遍都能模仿了。”
“我认为自己已经尽全力做到我能做的了,我能为木偶戏做的我已经都付出了,我也没有遗憾了。但是后辈会如何经营,木偶戏将如何发展,仍不能保障。”传承人胡仲云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爱美又爱记录生活的谢桂平更是开通了抖音账号,将戏团生活的点点滴滴和一些木偶戏的片段发布在网络平台上,而且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平台粉丝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相信互联网+非遗一定也是个不错的宣传与发展机会,网络平台的直播也许能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双峰杖头木偶戏,这或许为我们带来了思路与启发。
在采访的末尾,胡仲云夫妇邀请大家参观杖头木偶戏传承基地,并且热情地手把手教队员们怎么操控木偶,队员们也有了难得的机会去亲身体验。“因为只能一只手抓木偶,一只手去操控动作,真的蛮累了,我试了一下就累得不行”实践队的成员杨卉这样描述道。虽然戏团已经放假了,传承人夫妇依然热情的给队员们表演了一段正宗的木偶戏,队员们无不感叹默契表演的辛苦与魅力。
非遗文化就像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一代代非遗传承人们如同流水,身心皆如流水,在闪灭散乱中行走人生。带着他们的信仰与情怀,将非遗文化传承与发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58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