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华,滚滚逝水,五千年漫长岁月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凝炼了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古有西晋左思十年绘制《三都赋》,引领京城“洛阳纸贵”;亦有东汉建安七子之一孔融四岁让梨,流传千古,成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而宋代进士杨时在程门前不顾一尺积雪,潜心求学,成就了“程门立雪”的一代佳话;相传大禹在雄霸中原时所制的铜鼎是国家与权力的象征,而在西运时,九鼎停滞洛阳无法移动,因此又有“定鼎中原”的典故。无论是洛阳纸贵、孔融让梨还是程门立雪,亦或定鼎中原,这些都与河洛大地的渊源文化息息相关,均是中国人民的文化智慧结晶。听着宣讲员将这些文化典故娓娓道来,学生们仿佛也进入到了古色生香的国学之境,用自己现有的文化知识去品味这些由河洛大地所孕育出的文化经典。心灵的浸润是通过文籍典故,而行为举止的呈现则需要循循善诱的指导,因此宣讲员也带来了国学礼仪培训课来使学生们在举手投足间体会传统文化魅力。泱泱华夏作为礼仪之邦,行礼就分为万福礼、作揖礼、跪拜礼等多种礼节,而针对于不同地位、不同身份年龄的人,行礼的角度、姿势亦是不同。见学生们好奇不已,宣讲员便邀请他们上台表演:在行礼时拱手至眉,推身并躬身六十度至九十度,起身回手,站立,一个标准的晚辈天揖礼就完成了,于是孩子们活学活用,当场就向老师作出了现学的礼节。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哪怕是八九岁的孩童也仍然深受感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59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