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曼秋—长征中走出的女军医
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里,出现了很多女性共产党人的身影。她们或是前仆后继,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促进世界和平而无私奉献;或是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大义凌然英勇献身。她们虽为女儿身,却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不仅仅是贤妻良母,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突出贡献,何曼秋就是其中的一位。
何曼秋是四川江油人,1935年7月便参军入伍,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思想非常开放,支持女儿剪短发、不缠足,还让她离家到成都上了教会举办的华英高级中学。1932年,家里人因为害怕四川军阀和红军先头部队打仗,没等她读完高中就让她回到了老家。
1935年3月,红军经过何曼秋家所在的镇子时,她悄悄地在叔叔带领下,告别父亲参了军,是当地参军的唯一的女孩子。何曼秋先被分配到宣传队,在一场战斗中第一次体验到了战争的残酷。不久,她得了疟疾被送到了医院,在医院她看到很多得这种病的人。当时的医院既缺乏药品,也缺少医生,大部分医生都在国民党部队里工作,是被红军俘虏来的。在红四方面军中有许多女战士,所以医院也有很多女伤病员。她们有各种各样的妇科病,由于大多数医生都没有学过妇科,女病号要么是被错误地诊断,要么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加上女同志还有些封建思想,她们羞于向别人讲自己的毛病,不愿让男医生治疗,结果许多人白白地牺牲了。何曼秋看到这种情况后,觉得如果她们碰到的是女医生就可以得到帮助,心中不由得产生了当一名女医生的想法。
1935年6月,何曼秋通过考试顺利进入了江西中央苏区的红军军医学校。8月,学校开学了。六个老师教60多个学生,每个老师要讲好几门课。没有明亮的教室,也没有漂亮的课桌椅,更没有各种各样的设备和教学材料,甚至连最基本的骨骼标本都没有。老师告诉他们说,从江西出发时,学校曾经有一个骨骼标本和一台显微镜,但是在长征路上为了减轻负担,这些东西都已经被扔掉了。
学校的生活也非常艰苦。学生休息时间也很少,因为大家得爬到深山里寻找需要的东西。他们从树上弄下来松脂,好在晚上学习时照明;又从山里找来野草和打火石,刨出草根做饭。喇嘛庙既是教室也是宿舍,庙里没有床,大家就睡在从山里打来的干草上。班里只有三名女同学,她们就在庙里的一角睡觉,连被子和最基本的生活用品也没有。学习基本上没有课本,老师有时候会在喇嘛留下的经卷上写一些东西教给大家,学生就把地面当成纸,拿树枝当钢笔,大家就在地上找块地方写,写了擦,擦了再写。除了用树枝在地上写之外,他们还用烧黑的松树枝写到手掌、手背和胳膊上。这样,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把写的东西加以记忆。在庙的中央有一块宽敞的地方用来烧火,学生们经常围着那团炉火坐下来互帮互学,一个人提问,另一个人回答,老师就坐在旁边教导。
在医校学习的东西都是要通过解剖人体才能掌握的,但是学校当时却没有保存人体的条件,也没有人体骨骼和尸体。大家每天天刚刚亮就在山谷里找尸体,有一天恰巧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具完整又未腐烂的尸体。大家找了些草和树枝把尸体掩盖起来抬回了学校,还派人先回去告诉一位擅长解剖的老师,提前做好解剖尸体的准备。因为尸体不可能长时间保持新鲜,当天晚上老师把尸体很快地清洗完,就开始解剖了。整个晚上学生们都在观看解剖的过程,学生们看到了血管、肌肉和所有的器官。为了将骨头组装成骨架,大家在尸体解剖后,就把分解的肢体放到一个大罐子里煮。煮时,两个人看着罐子,何曼秋就是其中之一。她在小时候就不相信有鬼魂,所以什么也不怕。但是另外一个女生怕得要命,不敢动尸体,当看到罐子里冒出的蒸气时,吓得以为是鬼魂,喊叫着跑开了。而何曼秋和其他同学则继续把骨头放到水里,经过苏打水的浸泡,很容易就将骨头和肉分开了。
经过解剖,学生们第一次看到人体的各种器官,观察了肌肉是怎样运动的,看到了动脉、静脉和神经。接着,在剥落了肉体、把骨头煮干净后,就拼接起一个骨架。学生们就可以分辨人体骨头的数量和其他的器官。就这样,同学们终于克服了刚开学时的各种困难,完成了学业,奠定了医学的基础知识。多年以后,何曼秋在《红军卫生学校六期在草地》的回忆文章中写道:“在炉霍不算长的七个月,六期学生的生活是非常有意义的,紧张而有序的生活,获得了较多知识,是值得铭记的岁月。”而红军卫生学校,在建国后发展成为著名的中国医科大学。
何曼秋女士体现着红医精神,红医精神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医学教育、医疗服务领域的重要表征,其核心内涵就是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医科大学题写的“政治坚定 技术优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红军医生对革命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追寻红医在长征中的脚步,不难发现红医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政治坚定,忠于革命。
2.教书育人,爱岗敬业。
3.救死扶伤,服务大众。
4.艰苦奋斗,勤俭朴素。
中国共产党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长征精神为支撑,红医是医疗卫生行业在长征过程中的一个剪影,其临危不怯、服务大众的情怀,面对艰苦环境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开拓进取的追求,不仅在革命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如今,在为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百年梦想奋斗过程中,同样映射出其时代价值。
2020年春,面对突如其来的抗击新冠病毒战“疫”,党中央、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科学部署,向全国人民发出了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积极贡献的“冲锋号令”,全国各地闻令而动、听令而行,迅速组建起了多支支援武汉的医疗队,共有42000多位医护人员参加,发扬“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医精神,驰援荆楚大地,佑护人民生命安全。每个省地派出的医疗队都有一个响亮而又有意义的名字,这一壮举进一步彰显了咱们泱泱大国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彰显了全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念具化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在这些医疗队伍中,出现了一大批“冲锋在前我先上,责任担当让我上,团结互助跟我上,履职尽责马上上”的先锋模范。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形成的合力下,各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死亡病例逐步清零,这一战果无疑展露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磅礴的威力。
有信念,才会更有力量。战争时期淬炼出的“红医精神”,在没有硝烟的新冠肺炎疫情战场上,仍熠熠生辉、分外闪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62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