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酷暑的七月,我们收拾好行囊,踏上了下乡的路途。在这个平凡的夏季,我们却肩负着不同的使命,收获着不同的感动。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为了承担起青年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组成了 “萌芽”社会实践队,于吴川市板桥镇上杭中学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学院的支持和领导下,在我们每个人长达几个月的付出和努力中,我们队伍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芽”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短短十天,有着道不尽的故事。作为调研组,我们前期先收集资料、展开设想,继而定下调研课题并立项成功。为了进一步的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在这十天里,外出考察。走进塘缀镇樟山村,我们来到张炎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阔的将军广场以及一座巍峨挺立的将军雕像。张炎故居和张世德故居经过了修缮后,外壁极具特色。它的对面居住着一户人家,经过交流,我们才知道那是将军的后人。爷爷拿出了关于张世德将军的原版材料供我们翻阅,并与我们讲述了革命英雄们的光荣事迹。当我们进入展览馆,阅读墙上粘贴的故事,一字一句都让我们心情澎湃。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张炎在他写的一篇《为抗日勖同胞》的文章中说道:“中国人决没有人甘为亡国奴的,中国人决不至于做亡国奴的,这是兄弟最坚固的信念,愿与我最亲爱的全国同胞们共同努力,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振兴中华民族。”还在《张炎告南路民众书》中写道:“以不生则死精神,达成保乡卫国任务。”只有站在这里,站在存在着英雄人物痕迹的地方,静心阅读他们的故事,才能真正地体会到、感受到他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和精神。
行程不停,故事依旧不断。当我们走进长岐镇的长岐中心小学,我们与张伯相遇了。张伯是一位老党员,他负责带我们参观学校里的党史展览馆。出乎意料的是,张伯一开始带我们进入了会议室,讲了一段正式的开场白,并代表良村村民欢迎我们的到来,在我们受到尊重的同时也让我们对他肃然起敬。张伯为我们讲解一个个关于良村革命的历史故事,讲故事的人动了心,听故事的人才动了情。在讲到英雄们义无反顾的为抗日、为国家奉献自己时,张伯红了眼眶,而听故事的我,也湿了眼角。当我们向他表达感谢时,他说:“不用谢,这是应该做的。”我想对于他来说,哪怕是上了年纪,也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一代去学习和铭记这些历史,将这些故事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也许是他最大的心愿。除此之外,我们还去了声名在外的别墅村——杨赤里村,见识了他们规划的伟大的发展蓝图,在我们为之震撼的同时,也期望这个规划未来能够真正实现,并得到推广。
下乡的这段日子,除了外出调研,我还去给学生上了一堂党史课。结合建党百年的时代大背景,为了让他们对党的百年历史中的英雄人物有所了解,我们将课程的主题定为“缅怀先烈、纪念英雄”。课前听到其他老师谈及,所教的班级的学生不太好管,学生们对关于党史的知识也了解甚少。但实际上,在课堂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聚精会神地听着课,观看着视频,积极地回答问题。在最后带他们一起回顾课堂内容时,他们能够清晰地说出学到的东西,这一课,让我感受到满足,那些精心花费在备课上的时间都是值得的。在闷热的课室里,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进课堂、仔细听讲,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希望传授给他们更多知识、传递更多爱的动力。也许他们的教育受地域的局限,知识范围较狭窄,但是他们渴求知识的目光却是那样地纯粹和美好。
这趟已然到达终点站的三下乡旅途,不仅让我们能够服务乡村,更是提供了一个机会给我们学习。从对生活环境难以适应到爱上这里的一切,从开始的好奇和未知到如今的恋恋不舍,十天的点点滴滴,一幕幕都在大脑中挥之不去。去不同的乡村学习不同的“红色基因”,深入实地调查,听后人、老党员或基层干部讲历史,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带他们了解到更广阔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地有意义。同时,和队友们一起顶着炎炎烈日外出,一起讨论、备课、上课,一起欢笑,这些难以忘怀的美好经历都成为了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萌芽”社会实践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62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