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颐和园林,重温“赶考”之路
——建筑学院“绘红途”暑期社会实践队
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2021年7月15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百年党史之红色建筑地图描绘”实践队走进颐和园,以“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为契机来这座红色古建筑中寻找红色革命精神,在这座皇家园林中寻访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之路。
参观颐和园,重温“赶考”路
(照片1:实践队队员讨论颐和园建筑)
实践队队员们迎着朝阳,满怀期待的来到了我国著名的古代皇家园林——颐和园。第一站实践队队员们参观了德和园,德和园位于颐和园万寿山东麓,始建于光绪16年,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长在此观剧,促成了中国古代宫廷戏剧演出的最后一次高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队员们在参观的同时讨论了北方皇家园林和南方园林的区别。
参观完恢宏大气的德和园后,队员们来到了慈禧太后的寝宫乐寿堂。据资料记载,乐寿堂原是乾隆为了给自己的母亲孝圣宪皇后过六十岁生日,将原来的翁山和西湖加以改造后建成的。在乐寿堂前,实践队员通过手机扫码,随机向游客进行了党史学习情况的调查。并通过云游益寿堂、耕织图两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颐和园红色视频,宣讲颐和园红色故事,感受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精神。
(照片2:实践队队员对游客进行讲解)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通过查询资料可知,颐和园长期作为清朝皇室的消夏游乐地,从1750年开始大规模修建,1949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离开革命圣地西柏坡到达北平后的第一个歇脚地就是颐和园。这里不仅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光辉党史,也见证了毛泽东同志永恒不变的为民初心。1949年1月31日,古都北平和平解放。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城,从此正式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执政生涯。毛泽东将这次进京形象而生动地比喻成“进京赶考”。而颐和园益寿堂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第一站,见证了革命征程中战争与和平的艰难转换,见证了民心向背的大潮涌动。可以说益寿堂承载的红色文化是颐和园博大精深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照片3:实践队集中讨论)
认知特色建筑
实践队队员们来到颐和园,对园内各处的建筑以及园林景观进行记录,颐和园做为皇家园林,其规格和规模必然为最高。通过此次调研宣讲,队员们深刻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及皇家园林的景观风格。颐和园的建筑风格是中国各地建筑的精华: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北部的苏州街,又是典型的水乡风格
(照片4:实践队队员邀请游客填写调查问卷)
通过对颐和园的参观,实践队队员们认识到了皇家园林以水取胜、湖山结合的特点,同时也在这里体验了我党曾经的“赶考”之路,对党在历史上第一次到达北平的光辉重要一刻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负责人联系方式:建筑学院秦士涵-18837289596-1229374703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70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