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北道路的尽头为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长征这一“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时这样写道,其中,“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就是被称为“红军长征第一村”的长汀县中复村。为探访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7月14日,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赴长汀实践队驱车前往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
红旗奏强音浴血铸军魂
巍巍松毛岭,悠悠忠烈魂。松毛岭以东是连城、上杭、龙岩,以西是长汀、瑞金,有白叶杨岭和刘坑口两条山道,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冲。而在当年松毛岭是国民党西进汀瑞革命根据地、进攻瑞金的必经之路,所以,保卫松毛岭,就是保卫汀州、保卫瑞金。
松毛岭保卫战始于1934年9月23日。在此后的七天七夜里,红一军团二十四师和红九军团及长汀地方武装在长达十几里的松毛岭战线上,阻击国民党6个整编师和一个炮兵团,并与敌人展开了空前激烈的战斗。这次战役为中央机关和中央主力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的集结和转移时间。30号上午,红九军团在长汀钟屋村观寿公祠堂门前草坪上召开群众大会,告知红军要转移,下午,红九军团从钟屋村出发,兵分两路,经汀洲、瑞金,踏上了长征的征途,迈出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步。
队员们向烈士纪念碑鞠躬致敬
进入中复村后,那一抹抹红色扑面而来。红军桥头,那一次次被偷改最后用刺刀刻下的“生命等高线”让实践队队员们沉思良久;红军街上,队员们挥动着红旗,沿着先辈们的足迹坚定前行;观寿公祠里,队员们神情肃穆,深切地体会先辈们的赤胆忠魂……在这片热土里,每一处都记载着当年的血雨腥风,每一处都折射出当年熊熊燃烧的红色之火,每一处都足以让后来人潸然泪下。
1934年10月21日,国民党军队进占钟屋村,但那里早已坚壁清野,十室九空,变成个无人村了。可是,国民党为炫耀“战绩”,以谐音将钟屋村更名为“中复村”,即中央军光复之意。如今,新时代的伟大征程赋予了中复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含义,作为“红军长征第一村“。
红军桥头队员们聆听英雄事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在新时代的新长征路上,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国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
将士仍守望薪火代相传
青山处处埋忠骨,英雄无名义长存。实践队来到松毛岭山脚下,拜访了一位红军烈士的“守魂人”——钟宜龙。松毛岭战役爆发时,钟宜龙才6岁。他的生父、养父先后在战争中牺牲。年仅6岁的钟宜龙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惨烈。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没有国哪有家。
他说:“我的人生两个字:一个是红字,一个是心字。”他说:“服从组织的命令,服从党的需要,我们要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他说:“跟着共产党,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
他七十年如一日,四处走访,寻找3000多名松毛岭战役牺牲的红军战士遗骸。这种信仰,百年的红色信仰,就是他不懈坚持、一如既往的动力源泉。
“若要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他家门口张贴的一副对联也正是爷爷一生在践行的。他积极创办“红色家庭展”,传承红色基因,甘当红军烈士的“守魂人”!
实践队员们与钟宜龙老先生交谈
在拜访钟宜龙老先生的最后,实践队员们和老先生进行了合照留念,离别之际,老先生依依不舍,一路陪同着实践队员至送别路口,坚持要等实践队员们上车后才肯离开。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环安青年,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情!在红军长征第一村,高举革命的火炬,踏着红军出征的足迹,启航新征程,奋斗再出发!
青春不负,强国有我!
百年初心,使命必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76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