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童梦”社会实践队开启调研活动的第三日。今天我们要了解的内容是雷剧相关的旦角、服饰、声腔以及乐器。在未了解之前,我只单纯地知道雷州雷剧这个名词概念,却从未了解到雷州雷剧相关的知识,通过今天的研究调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雷州雷剧知识不足的问题。
由于雷剧唱腔是从“姑娘歌”、“劝世歌”、“班本歌”的传统腔调沿袭而来,所以在一台戏中只反复唱颂一种腔调,千篇一律。作为剧种就显得单调、平淡乏味,缺少戏曲那些“喜、怒、哀、乐”,“忠、奸、正、邪”的音乐唱腔的变化演绎,根本满足不了剧情需要,更满足不了观众的审美需求。改革开放以后,经过雷剧工作者的不断探索、改革,特别是以陈湘老师为主的唱腔创作者,根据雷州歌特征音型规律和顿逗特点,经过板式、拖腔、音域、律线、调式、句幅、过门、顿尾落音等变化,创作了多种腔调,同时对腔调乐曲进行分类归纳,并加以定板、定腔、定调、定名,逐步确立了唱腔、声腔体系,发挥了戏曲板腔的套用功能,且自成一格,真正实现了“雷歌”向“雷剧”的转变,使雷剧唱腔基本满足了大型剧目情节复杂、人物众多、性格各异、情绪不一的需要。目前,雷剧唱腔可归纳为抒情咏叹、欢乐喜悦、悲痛哀伤、诙谐滑稽、愤怒斥责等情绪表现形式,音乐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从而大大地增加了雷剧艺术感染力,增强了演出效果。
目前,雷剧已拥有80多种腔调,但由于各公办专业、民间职业团体都各自为战,特别是民间职业剧团旧唱新腔的更是廖廖无几,始终存在着传统唱腔“呵耗难”。这样下去,雷剧不是进步而是倒退,雷剧艺术不会有提高,更谈不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统一、普及、提高、规范雷剧唱腔是弘扬雷剧事业的迫切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如下:
一、政府应加大引导、扶持力度。落实文化惠民政策措施,以雷剧为重点,大力弘扬地方戏曲文化,是打响地方戏曲品牌,进一步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迫切需要。。一是市、县(市、区)加大对繁荣雷剧的经费支持。二是成立“湛江市雷剧唱腔研究会”,协调解决雷剧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三是组建“中国雷剧网”,开发特色网络雷剧产品和网络增值业务。
二、充分发挥党委、政府文化工作部门的职能作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为雷剧唱腔音乐的普及、提高和发展提供载体和保障。一是引导3个公办剧团坚持“创新腔、唱新腔、不跟风”,当好表率。二是利用既有的市群众艺术馆和各县(市、区)的文化馆等载体,举办雷剧音乐唱腔讲座和培训,特别是加强对民间职业雷剧团唱腔创作和演唱的培训,促使雷剧唱腔普及和提高。举办雷剧唱腔创作和演唱比赛,让演员熟悉、提高唱腔的基本功,同时在观众中营造学唱雷剧新唱腔的氛围。三是大力扶持和鼓励雷剧文学创作者多写新剧,以新剧推出新唱腔。
三、市教育部门要把雷剧音乐唱腔纳入文化教材,中小学校要把弘扬雷剧音乐文化作为学生音乐教育的任务来落实。当今我市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以单一的歌唱性乐曲教学为主,课堂常见的是中外名曲,而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诸如戏曲、曲艺所见甚少,特别是地方特色的雷剧唱腔音乐更为陌生,学生鲜有机会接触,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感兴趣。越是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开展雷剧教学就更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四、湛江市及县(市)电视台、电台要开设雷剧唱腔或有代表性剧目的传播栏目。让雷剧音乐唱腔在民众中广泛传播,使他们从不熟悉到熟悉,从听不懂到听懂,从不接受到接受。
五、努力使社会成为促进雷剧文化繁荣的大学堂。大力引导广大社区利用广场、凉亭、路廊等场所设置雷剧文化角,吸引雷剧爱好者参与,使自发性的雷剧唱腔传唱活动成为城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据统计,目前雷州市、徐闻县、遂溪县已建立雷剧文化角30多处,民间剧团有107个(包括没有注册备案的“家庭剧团”),演职员达4700多人。他们不仅聚拢了一批业余演员,还带动了大批戏迷加入到品戏、赏戏的队伍中来。
总之,雷剧唱腔要经历不断发展,不断改革,日臻完善的过程,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弘扬雷剧文化,为湛江文化强市建设做出新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79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