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寂的热气在大地上蒸腾,闪着光,闲散而轻柔的晃动着。7月11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传承百年华章,绘梦时代新篇”实践宣讲团参观南洞艺谷,旨在在走访过程中寻找宣讲元素,丰富宣讲内容,增加宣讲的思想深度。
文化馥郁 特色艺术
行走在南洞的街巷之中,墙绘映入眼帘,色彩之艳丽,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变化,让大家都驻足观望。墙绘大多以舟山传统民俗文化为创作主题,一幅幅壁画爬满居民墙面,形成“步步皆风景,人在画中游”的景观。一双双渔民的手,不仅可以力大无穷地收集满载大鱼的渔网,还可以温柔执笔,手绘人生风采。庭院人家墙壁上画有双龙戏珠和儿童放纸鸢的情状,二龙摆尾夺珠,似是斗争激烈,二龙随随即呼之欲出。绿意盎然,纸鸢在天,小儿欢乐的笑声恍若回荡在耳边。天空如海一般澈蓝,太阳是那样明媚而耀眼,散发的光芒强烈地撒在每一个角落,就像这片景色始终被夏日的风光笼罩,清风也被它感化,不再清凉。
戴口罩,收雨伞,一系列的动作麻利之至,强烈的好奇心促使队员们加快迈入群岛美术馆的步伐。入馆后,队员们一双双眼睛如锃亮的钢刀,似是想把各种展品尽收眼底。“这个渔民画好像是用鸡蛋壳做的,纹理是这么的清晰,我第一次见到如此特别的画作,真是充满着奇思妙想。舟山人民好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啊。”队员刘帅凑近壁画仔细观察,手指摩挲着下巴,如此感叹道。“万物可入画,人人皆画家”实是对舟山人民的最好的形容。群岛美术馆极具象征性和艺术感的红钳蟹入口,以及内部陈列的陶瓷,清一色的铜像、石画、漆画、漆艺作品、舟山渔民画、舟山民俗风情剪纸、舟山渔民画衍生品、海洋文化工艺品、佛教艺术品、舟山奇石、老船木茶桌椅、老船木艺术品、海洋生物标本、舟山民间收藏品等无不彰显着舟山独特的海洋文化,艺术氛围感浓厚。
深入礼堂 了解历史
队旗飘飘,脚步不停,实践团的队员们在队旗指引之下,一起向新建村南洞的文化礼堂迈进。白色的墙,黑色的瓦,小城建筑古色古香的气息沁人心脾。跨过高高的门槛,中间树立的大屏幕播放着南洞的宣传片,一个微型南洞沙盘在屏幕之下与之呼应,可见南洞的房屋呈条带状分布在山谷之中。环形的墙壁上悬挂着各种描绘舟山历史发展概况的泡沫牌,波折历史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1950年解放舟山,七十一年弹指一挥间,舟山人民艰苦奋斗、破浪前行,实现了经济社会“四大跨越”:从百废待举向海洋经济强市跨越,从海防要塞向东部开放门户跨越,从海岛渔村向海上花园城市跨越,从贫困落后向全面小康社会跨越。“要想富,先修路。”伴随着开放的脚步,舟山实现了从百废待举向海洋经济强市的跨越。从最初的“渔兴则兴、渔衰则衰”,到后来的“渔、港、景”,再到“港、景、渔”“以港兴市”,一直到现在全面建设“四个舟山”,总体发展思路、目标的与时俱进,无不印证着舟山经济社会的全面蝶变。
移步二楼,这是一个《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舟山》的主题长廊,上面记载着习近平总书记任职期间对舟山视察时说过的句句箴言以及考察现场的图片。“最重要的还是要把舟山放在国际上、放在全中国、放在浙江省这样的位置上去考虑,越这么考虑,舟山的位置越不可限量。”习近平总书记对舟山这样评价道。队员们看着这些话语,心中甚是感慨,拿起手机便是咔嚓咔嚓,以此记录舟山的真实素材,为宣讲做更充分的准备,让宣讲内容更丰富,更加接地气、冒热气、有人气。
绿色发展 创业创新
从地形地貌上看,新建村南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陡坡多,平地少,绝不是单纯依靠农业即可脱贫致富的地域。也正是因此,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劳动力大多以外出打工、做手艺为主。当地人民意识到不能因循守旧,应该冲破思维定势,因地制宜,创业创新,改变命运。他们以既有的自然条件为依托,形成了以文化融入社区经济发展的思路,确立了充分借助外部智力和财力,努力将社区打造成集人文、自然、休闲、娱乐、教育于一体的新农村产业模式的目标。
当地人民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在绿水青山之间建造生态竹屋,为旅人提供休息场所;利用功勋号绿皮火车,吸引网红踩点打卡以增加知名度;美化南洞艺谷的环境,吸引商店入驻,活化经济脉络……
基础设施和城乡格局的变化翻天覆地,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切实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文明和谐蔚然成风,一座品质高端、充满活力、独具韵味的海上花园城正绽放光华。如今,这个如诗如画般的小岛乡村已经撩起面纱,笑迎宾客。
南洞这艘东方之舟正在国家和人民的齐力推进下,积蓄力量,在人文游客交流互动中,不断前行。探访南洞,贴近舟山,观发展巨变,叹改革之兴,焕红色基因,延精神长流。
通讯员:李丽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81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