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7月16日江油电(通讯员王俊钢)“不为什么,年轻人嘛,有一腔热血,就想报效祖国”这是老兵樊峪榕对实践队员为什么参军的回答。为深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的时代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勿忘国耻,砥砺奋进。7月16日,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筑梦金马”暑期社会实践队赴绵阳江油寻访了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战斗老兵—樊峪榕
樊峪榕爷爷出生于1941年,今年已经80岁了,爷爷1959年入伍,历任战士,班长等职,参加过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藏地平叛战役。爷爷现在身体还很健康,精神状态也很好。爷爷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伍后仍在为国家,人民服务。
愿得此身长报国——年少入伍
1941年7月,樊峪榕出生在三台县一个偏远山区的村庄。幼时家里十分贫困,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连拥有一个能安身遮阳避雨的栖息之地都是奢望。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樊峪榕家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家人终于能吃饱饭、穿暖衣,不仅如此,樊峪榕还有机会读书识字。这一切变化,让幼时的樊峪榕倍感珍惜,慢慢地,他心中有了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去捍卫这来之不易一切的想法,于是萌发了当兵保家卫国的念头。1959年末,18岁的樊峪榕终于实现了梦想,如愿以偿地光荣入伍,参加了部队,从那时候起,他便立志向革命英雄先辈们学习。樊峪榕入伍后,服役于西藏军区十八军五十二师一五五团三连。不久后,他的部队参加了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作战。
虽千万人吾往矣——英勇战斗
克节朗战役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进行的第一次边境自卫反击战。为打击印军,1962年10月19日晚,樊峪榕所在部队借助于森林的掩护,神不知鬼不觉地潜伏在克节朗河畔。20日凌晨,一声发射筒的爆炸声,带动万炮齐鸣。顷刻间,炮声、枪声、爆炸声、喊杀声震动着克节朗河畔,战士们跃身而起向印军的阵地冲去。因为敌人前沿的地雷频频爆炸,轻重机枪吐着条条火舌,战士们一个又一个地倒下了。
眼看战士一个个牺牲,排长杨友成大喊:“樊峪榕,上去把地堡给老子炸掉。”樊峪榕流着眼泪,含着怒火大声回答:“是,保证完成任务”。
“前面牺牲的战友是血的教训,我不能重蹈覆辙,”于是,樊峪榕一边留意周围的战况,一边取出手榴弹和爆破筒从旁侧绕去。趁着敌人机枪骤停之际,避开敌人的射击,立刻将手榴弹从地堡门扔了进去,谁知被敌人反扔回来,在樊峪榕不远处爆炸。情急之下,樊峪榕拉掉身上携带的爆破筒导火线,把滋滋冒烟的爆破筒塞进了地堡,随着轰地一声爆炸,地堡里面的印度兵全部被送上了天。
随后,樊峪榕和副班长肖延金发现一个碉堡偃旗息鼓,立刻冲了进去,用刚刚学会的几句不标准的印度话,命令敌人上缴枪支弹药。敌兵进行反抗,他们迅速开枪将5个反抗敌兵击毙,并将被炸伤的印军押解到团部。后来,通过翻译樊峪榕才得知,他们抓获的是印军中校通讯团团长泰瓦利。
壮士长歌入汉关——衣锦还乡
1969年,樊峪榕告别了军营,结束了十年的军旅生涯。他告诉记者,守卫祖国边境10年间,多次在生死线上徘徊,但都不曾有过后悔,尤其是参加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作战,是他此生最难忘、最铭记于心的事。“一等战功,不仅是我人生经历中那场战争的记忆符号,还有对牺牲战友的沉痛追思,我会一辈子踏踏实实做事,为军功章增光添彩。”
退役后,樊峪榕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务农,不久后,被安置在国家储备局四川储备局四三八处。多年来,不论身处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他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努力的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辛勤汗水绘出自己最美的画卷。2019年度,樊峪榕光荣地入选了“绵阳市最美退役军人”。
矢志不渝跟党走——展望未来
如今,樊峪榕虽然退役已50多年,但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老战士,仍然心系祖国,心系储备事业。看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伟大成就和日益强大的祖国,他感到无比的自豪与幸福。他说:“我经历过战争,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但无论何时,中国军人都会保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本色。临走前他对我们说“现在祖国发展日新月异,祖国建设更是上了崭新的台阶。当代青年也要保持清醒的认识,继续强大自己,捍卫祖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83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