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四川大学生三下乡:寻访老兵记忆,传承红色精神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王俊钢

大学生网报716日江油电(通讯员王俊钢)“不为什么,年轻人嘛,有一腔热血,就想报效祖国”这是老兵樊峪榕对实践队员为什么参军的回答。为深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的时代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勿忘国耻,砥砺奋进。7月16日,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筑梦金马”暑期社会实践队赴绵阳江油寻访了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战斗老兵—樊峪榕

樊峪榕爷爷出生于1941年,今年已经80岁了,爷爷1959年入伍,历任战士,班长等职,参加过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藏地平叛战役。爷爷现在身体还很健康,精神状态也很好。爷爷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伍后仍在为国家,人民服务。

愿得此身长报国——年少入伍

1941年7月,樊峪榕出生在三台县一个偏远山区的村庄。幼时家里十分贫困,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连拥有一个能安身遮阳避雨的栖息之地都是奢望。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樊峪榕家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家人终于能吃饱饭、穿暖衣,不仅如此,樊峪榕还有机会读书识字。这一切变化,让幼时的樊峪榕倍感珍惜,慢慢地,他心中有了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去捍卫这来之不易一切的想法,于是萌发了当兵保家卫国的念头。1959年末,18岁的樊峪榕终于实现了梦想,如愿以偿地光荣入伍,参加了部队,从那时候起,他便立志向革命英雄先辈们学习。樊峪榕入伍后,服役于西藏军区十八军五十二师一五五团三连。不久后,他的部队参加了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作战。

虽千万人吾往矣——英勇战斗

克节朗战役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进行的第一次边境自卫反击战。为打击印军,1962年10月19日晚,樊峪榕所在部队借助于森林的掩护,神不知鬼不觉地潜伏在克节朗河畔。20日凌晨,一声发射筒的爆炸声,带动万炮齐鸣。顷刻间,炮声、枪声、爆炸声、喊杀声震动着克节朗河畔,战士们跃身而起向印军的阵地冲去。因为敌人前沿的地雷频频爆炸,轻重机枪吐着条条火舌,战士们一个又一个地倒下了。

眼看战士一个个牺牲,排长杨友成大喊:“樊峪榕,上去把地堡给老子炸掉。”樊峪榕流着眼泪,含着怒火大声回答:“是,保证完成任务”。

“前面牺牲的战友是血的教训,我不能重蹈覆辙,”于是,樊峪榕一边留意周围的战况,一边取出手榴弹和爆破筒从旁侧绕去。趁着敌人机枪骤停之际,避开敌人的射击,立刻将手榴弹从地堡门扔了进去,谁知被敌人反扔回来,在樊峪榕不远处爆炸。情急之下,樊峪榕拉掉身上携带的爆破筒导火线,把滋滋冒烟的爆破筒塞进了地堡,随着轰地一声爆炸,地堡里面的印度兵全部被送上了天。

随后,樊峪榕和副班长肖延金发现一个碉堡偃旗息鼓,立刻冲了进去,用刚刚学会的几句不标准的印度话,命令敌人上缴枪支弹药。敌兵进行反抗,他们迅速开枪将5个反抗敌兵击毙,并将被炸伤的印军押解到团部。后来,通过翻译樊峪榕才得知,他们抓获的是印军中校通讯团团长泰瓦利。

壮士长歌入汉关——衣锦还乡

1969年,樊峪榕告别了军营,结束了十年的军旅生涯。他告诉记者,守卫祖国边境10年间,多次在生死线上徘徊,但都不曾有过后悔,尤其是参加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作战,是他此生最难忘、最铭记于心的事。“一等战功,不仅是我人生经历中那场战争的记忆符号,还有对牺牲战友的沉痛追思,我会一辈子踏踏实实做事,为军功章增光添彩。”

退役后,樊峪榕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务农,不久后,被安置在国家储备局四川储备局四三八处。多年来,不论身处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他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努力的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辛勤汗水绘出自己最美的画卷。2019年度,樊峪榕光荣地入选了“绵阳市最美退役军人”。

矢志不渝跟党走——展望未来

如今,樊峪榕虽然退役已50多年,但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老战士,仍然心系祖国,心系储备事业。看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伟大成就和日益强大的祖国,他感到无比的自豪与幸福。他说:“我经历过战争,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但无论何时,中国军人都会保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本色。临走前他对我们说“现在祖国发展日新月异,祖国建设更是上了崭新的台阶。当代青年也要保持清醒的认识,继续强大自己,捍卫祖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83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曲园学子三下乡——参观天台圣地 探寻仙道文化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资源风水、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而这些地域特色文化演变…… 曦和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三下乡——探寻东夷小镇 助力文化传承

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不同个性特质、各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不仅是源…… 曦和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三下乡:匠心守艺|杞柳编织幸福梦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中常常用柳来寄托送别之情。而在“柳编之都”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柳树的枝条还有一种用途——柳编。临沭柳编是产自山东临沭县的…… 曦和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学子三下乡:探寻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传承文化基因存在形态

2021年8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晚枫亭客队深入山东省日照、青岛、潍坊、临沂等地,结合《“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分成小组在各地进行地域文化调研和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社会调…… 曦和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情绪启智,课堂润心 ----宜都市名都社区爱心托管班 “做情绪的主人”主题活

(通讯员张粤黄文仪冯致远余锶泉赵紫馨)为丰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青少年正确理解和处理情绪。1月16日,三峡大学基础…

山东大学生回母校宣传,播撒希望之种

山东大学生回母校宣传,播撒希望之种怀着对母校的深深眷恋和对曲阜师范大学的自豪之情,我回到了高中母校,开启了一场别开生…

曲园儒风摆渡人社会实践队成功举办首次动员大会

“面对新的一年,我们共同实践,一起绽放!”2025年1月13日晚,由14位曲阜师范大学学子组成的儒风摆渡人社会实践队举行了首次动…

儒风冬日行,历史共传承

2025年1月16日,为探寻儒家文化在历史中的发展历程,曲阜师范大学“儒风摆渡人”实践队的队员们与社区学生们一起走进了山东博…

曲园学子三下乡:支部领办合作社,共筑发展新篇章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党支部合作社作为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载体,日益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最新发布

岭南师范学院“灯塔领航“社会实践队——普及“留守儿童”相关概念,提高重视程度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2013年,全国妇联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中国共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2016年,多部门联合开展的农村…
能源与建筑环境工程学院开展暑期实践实习活动二
时间:2021年07月07日(通讯员李新杰王少杰)为了将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实践实习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是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
【践行瑞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2021年7月2日,“践行瑞鹏精神,争做有为青年”实践队来到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内的孟瑞鹏纪念馆,参观孟瑞鹏先进事迹,学习瑞鹏精神。在讲解员认真细致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孟瑞鹏在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韩村乡西…
产业兴旺,富强乡村 ——“乡村零碳心语”实践团走进临安泥川村
2021年7月15日,浙江农林大学“乡村零碳心语”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团再次抵达浙江杭州临安泥川村,开展新一轮调研走访泥川村的社会实践活动。泥川村,坐落在天目山东麓,太湖源流域源头,距杭州临安主城区10公里…
安全宣传进社区 安全知识入民心
7月17日上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绿城社区暑期实践队应社区暑期安全知识宣传要求,深入社区内部,宣传安全准则!早上八点,实践队一行人到达郑州市南阳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在与站长沟通后,决定进…
用心支教,铸就希望
期待已久的暑假终于到来,首先迎接我的便是为期10天的支教工作。这是人生中第一次支教,对我而言,意义非凡。这无疑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放假之后,我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这里进行了我的支教工作,我的…
垃圾分类,争做环保卫士
垃圾分类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社会主要矛盾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社会建设与治理的理念也在与时俱进和不断升华。党的十七大之前一直…
能源与建筑环境工程学院开展暑期实践实习活动一
时间:2021年07月07日(通讯员郭林杰王少杰)为了将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实践实习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是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
垃圾分类小贴士
通常小区内的垃圾分为4类,分别是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不仅有颜色标志,而且都注明是哪一类垃圾,方便我们投放。不可回收垃圾垃圾桶颜色为红色,不可回收垃圾包括毛巾,废旧的桌…
环保卫士我能行
我们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卫生卫士暑期社会实践队已经开展了多天的活动了,在这几天内,我自己对垃圾分类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便于最大限度的进行资源化利用。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大家一想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