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舟山市红色教育基地发展现状并学习当地的红色故事,以及对该地的未来规划提出相应的建议,7月15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红色故事记心间,红色文化我传承”党史学习实践团走访新建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学习舟山特有的文化,深入了解群众想法,寻找新建村中的红色记忆。
纸艺飞扬,走进文化礼堂
到达新建村后,传统文化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全体实践团成员拾级而上,进入文化礼堂后,一缕混合着淡淡青草气味的微风扑面而来,为酷热难耐的夏日带来一丝清凉。在这里,实践团成员看到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蜂疗、渔民画、舟山船模、翁洲走书、贺郎调等。其中,最受实践团成员们关注的是剪纸艺术。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剪纸是发源较早、流传广泛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相传唐宋时,剪纸已在舟山广泛流传。文化礼堂内展示了众多精美的剪纸,例如“渔歌号子”、“跳蚤舞”、“翁州走书”等。这些栩栩如生的剪纸以表现生活中普通寻常的场景为主,在原来的风格中融入舟山独特的海岛风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渔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画面。
据了解,2006年,剪纸便被列入舟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目前为止,剪纸已经成为一种展现海岛民俗风情、彰显海洋文化特色与人文情怀的艺术形式。剪纸具有的强大的展现力、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使其成为深受海岛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的原因之一。
光影回溯,重走美丽乡村
2015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舟山考察,实地走访了解新建村的发展。这一次,在2021年7月15日,“红色故事记心间,红色文化我传承”党史学习实践团成员们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美丽乡村之路。
村庄三面环山,环境优美,景色宜人。走在村庄的水泥路上,抬头眺望远处的青山,感受微风拂面的清凉,倾听流水潺潺的声音。空中,鸟儿在枝桠间跳跃;地上,猫狗伏在屋檐下休息。一位实践团成员面对如此美丽祥和的画面赞叹道:“这儿可真美啊!我在城市里看到的都是高到仿佛能把太阳给遮住的大厦,喧闹的马路以及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行人。来到新建村后,我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在这里,我呼吸到了新建村清新的空气,体验到新建村的美景,新建村真是太棒了!”
新建村的建设,完美地结合了村庄的特色与个性,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村庄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描绘了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水田园图。
德耀舟山,回忆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是时代的道德标杆,引领着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观导向。在踏入文化礼堂时,首先映入实践团成员们眼帘的是一座铜像。实践团成员们纷纷猜测这个铜像是谁,一位路过的村民看着实践团成员们的争论,笑着摇摇头说:“你们都猜错了,这位是唐朝的王元玮。”后来同学们从村民口中得知王元玮上任酆县(即鄞县)县令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着手整治鄞江。为了消除洪涝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王元玮花尽了心思进行踏勘、谋划、集资,最后成功修建它山堰。它山堰落成后即化水害为水利,堪称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实践团成员表示,红色基地是文化的载体,它在记录众多红色记忆的同时,也在不断向人民群众传播红色文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指引正确的道路。走访红色基地、传承红色记忆,就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种下一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种子,以实际行动作为肥料,让种子生根发芽,最后长成参天大树,荫蔽子孙后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84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