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三下乡:守护关注黄河生态,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中国大学生网郑州7月17日(通讯员 潘梦洁)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了中华儿女。黄河环境需要我们的重视,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为深入了解黄河文化和黄河目前情况,7月14日,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建筑)学院黄河传承实践团队来到了郑州市惠济区黄河文化公园,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的黄河正处于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线,也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水岭,更是黄河“地上悬河”的起点。在这里开展了“守护关注黄河生态,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活动,感受黄河文化精神,全面了解黄河
上午9点黄河传承小队各成员每人购买了学生票进入文化公园内,首先步入眼帘的是炎黄二帝雕塑,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塑像从1987年倡议修建至开工建设,历经20年。整个塑像高106米,其中山高55米,雕塑中高者为炎帝,矮者为黄帝,上部用太行山真石雕砌而成,下部以山体为像身。听说每年清明时节,总会有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在广场上举行祭奠大典。在广场上遥望炎黄二帝塑像已经非常雄伟壮观,黄河传承小队三名男生也是不惧炎热的登上塑像所在的山体近距离地接触塑像。并肩矗立的二帝像是名副其实的巨人,不论是仰望或远眺,都让人倍感震撼。整个巨塑融黄河、黄土、炎黄文化三者为一体,与大地共生,与山川同在。与日月齐辉,气势磅礴,激励着大河儿女不断前行。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观看和了解炎黄二帝塑像后,黄河传承实践团队来到了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包括黄土厅、黄河厅、黄淮展厅、观光电梯等。它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示了黄河、黄土、黄土高原、黄淮平原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并且通过声、光、电技术,泛黄的天空中,一阵阵狂风呼啸而来,随后天昏地暗,状如尘灰的浓雾喷出,让各位队员觉得身临其境。之后通过“时光隧道”大家来到了“原始生态园”。在这里大家看见了高大的剑齿象、大唇犀还有各种原始动物。虽然大家还意犹未尽但由于时间关系不得不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了,经过二十多分钟的步行大家来到了黄河岸边,大家首先对黄河岸边进行了调研,发现黄土有些疏松,岸边植被较少,后来队员看见一行专业团队在黄河岸边进行走访调研,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据了解他们是水利部的工作人员,在征求得他们的同意后团队成员也跟在旁边聆听。通过他们的交谈队员了解到今年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第一年,根据最新气象预测,今年主汛期黄河流域上中游降水偏多,中游可能发生较大洪水,上游可能发生超警以上洪水。近期,随着副高西伸北抬,北方地区降雨将逐步增多,7月11日至12日,沁河流域、金堤河流域、大汶河流域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沁河流域局部出现特大暴雨,黄河防汛面临严峻挑战,虽然黄河已多年未来大洪水,但是没有大洪水不代表不会出问题。而且当前,黄河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确保黄河防洪安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不容懈怠、不容有失。大家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水利部党组要求,常怀忧患之心,常思应对之策,始终保持守土尽责的使命担当,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坚决打赢黄河防汛攻坚战!在跟随水利部人员讲解的几个小时内,队员大致了解到黄河现状,以及目前现在面临的问题和他们准备的应对措施,这次实践活动非常顺利,为了更进一步了解黄河文化和保护黄河,黄河传承实践团队计划明天到水利部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走访。最后队员在黄河碑前面进行了合影留念。
通过这次的实践,大家对黄河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怎样保护黄河也有了更多的认识,也体会到了国家对黄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团队的实践活动还在继续,期待在接下来的活动中队员可以学到更多,为保护黄河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89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