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感悟:花开嘉月,梦自兰源
2021年7月12日,安徽师范大学化材学院化材学院赴阜阳颍州区“皖象更新•脱‘颍’而出”主题调研团队在阜阳市颍州区袁集镇开展三下乡活动。我们来自不同专业的15位队员从师大出发,在夏日骄阳下奔赴袁集,品脱贫攻坚之硕果,察乡村振兴之初芽。
嘉月之花,恣意绽放
7月13日,我们跟随扶贫专干来到了袁集镇大朱村的嘉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了解村民回乡创业、溯本求源的脱贫故事。在对负责人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企业创始人“在家乡办企业,既能照顾家人,又能给乡邻们提供就业机会”的初心。在走访过程中,也不难发现企业中多数员工是村中留守的妇人,在与一位工人聊天时,我得知这一份工作不仅满足了他们基本的生活保障,还能为工人照顾家庭提供便利。在一位正在劳作的女工身边,她的孩子正在写着暑期作业,时不时对着我们露出好奇的目光,纯真的笑容与妈妈不停劳作的双手成为了我们此次走访嘉月电子厂过程中最美的图画。
除了基础的工作之外,在另一间厂房我们见到了不同的技术工作者们在工作台前掌控自己的一番天地,其中多数为年轻的技术工。我们了解到嘉月电子厂中需要大量的掌握技术的青年人,这其中就有很多是选择扎根乡村,凭借自己在技术教育中的收获回馈家乡,实现自我价值的青年就业者。诚然,职业没有高低之分,劳动者都是依靠不同的专业技术和勤劳的双手在生活中获得幸福感,成就自己,同时也用自己的奋斗年华回报于社会。
兰源之梦,再放异彩
7月14日,我们来到了兰源生态农庄,探访这个向各地输送安全可靠有机产品的农庄的特色脱贫路。“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从一名退休的纺织厂女工,到一个农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肖文兰同志始终坚持“回报乡村,回馈社会”的信念。离开纺织厂后,她在这100多亩的土地上,带领着当地40多户贫困户依靠多年的务农经验、先进的科技以及人性化的管理,走出贫穷,走向小康。疫情期间,各项工作都受到阻碍,若是农业生产停滞,将会给村民带来巨大损失,兰源一分田的设想便源于此,贫困户各自管理着自己所负责的土地,自家的农产品则由肖文兰四处售卖,保证了疫情期间农产品的按期销售,也为阜阳各地无法购买蔬菜瓜果的居民带来了便利。袁集的脱贫振兴路上正是有无数肖文兰这般平凡且深爱这片土地的人,才会有着不平凡的建设成果。
正值盛夏,天气炎热时,劳作的人们只需在早晨与傍晚务农,以免高温给年长者带来危险。人性化的管理让工作者拥有相对自由的时间,不用拘泥于一成不变的工作安排,科学的管理与质朴的民心相结合,成就了兰源这片农业天地,春夏品桃,秋冬赏梨,花开四季,果香数里。在兰源,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当地村民的友好与热情。冰冻再深的路,都挡不住民众的心,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开拓出袁集的脱贫路,建设出袁集的幸福生活。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先生曾以青春书写誓言。在数天的袁集探寻之行中,我深刻体会到,我们正值青春年华,自当有成就自我,感恩各方的理想。袁集之行,仍在继续,我也会不断总结经验,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团队合作,不断鞭策自己,完善自我,在实践中绘就美丽青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92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