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阳,蝉鸣,轻风,阵雨,这些标志构成了这个特殊的夏天。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举办的“萤火之行”活动正有序的进行着。志愿者们为了传递爱心,提升自我,将志愿服务精神发扬光大,他们用自己的假期,在这个七月,来到泰州市海陵区各个社区,开展了一系列有趣又有意义的特色课程,为小朋友们的假期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使他们在学习中体会乐趣,在玩耍中逐渐成长,也让家长更省心、安心、开心。
“智力魔方”言传与身教并行
智力魔方课堂在梧桐社区首次开展,小朋友们之前没有接触过魔方,所以当他们第一次看到魔方时,都十分的好奇。当志愿者老师还在做课前准备时,小朋友们就已经围着老师,看老师把一个个不一样的魔方拿出来。“哇,老师有好多魔方呀!”、“老师可以给我玩玩吗?”一时间,这样的声音在教室内四处响起,不绝于耳。等到魔方课正式开始后,小朋友们都坐在座位上,手里拿着老师发下去的魔方,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有的已经开始自己琢磨起来。
经过志愿者老师一番仔细讲解和演示后,小朋友们都拿起手里的魔方拼了起来,他们或十分自信地“复原”了魔方,或眉头紧锁,挠挠头,思考着下一步该怎么做;志愿者老师就站在小朋友旁边,耐心地回答每一个孩子的问题,并对一些还没掌握的孩子们进行进一步的指导。
魔方课结束后,仍有不少小朋友围着志愿者老师问:“老师,老师,你下次什么时候来啊,我还想和你一起学魔方!”面对孩子们天真的提问,班主任老师和志愿者老师也很高兴看到这样的场面。
“趣味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上课之前,志愿者老师就与每一位小朋友进行深入了解,与他们悉心交谈。趣味数学课重在突出在学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和魅力。这是一个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象,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志愿者老师早早做好课前准备,在PPT上讲述了小三角形的调皮故事,层层深入,一步步地引导孩子们,以生动形象的故事来讲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小朋友们也深深地被故事所吸引,积极投入其中。
看完了小三角形的故事后,小朋友们纷纷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既有大胆的猜测,也有丰富的想象。趣味数学课不仅让孩子们认识了三角形这样一个基础数学模型,还让小朋友们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
“手工创意”培养动手实践
志愿者老师给小朋友们分发所需的黏土,拿到的小朋友立刻摆弄了起来。“老师,她这个颜色的黏土比我的多,我还想要。”“老师,还有其他的颜色吗?”“我喜欢粉色,老师,有这个颜色的黏土吗?”面对小朋友们一个个的提问,老师都给予耐心的回答。在志愿者老师一步步的讲解下,黏土在小朋友们的手中不断地变换形状“老师,你看,我做的好不好?”其中一个小朋友已经捏出了一个西瓜,得到志愿者老师的鼓励后,又开始了新的制作。
制作过程中,有的小朋友不会,其他小朋友不需要志愿者老师说,自己就会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完成作品。最终,每位小朋友都成功完成了手工制作,而帮助他人的小朋友也得到了志愿者老师的赞扬。
高尔基曾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通过手工课,志愿者老师希望孩子们能动手实践,操作,思考,得到答案。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而且知识理解和掌握都很好。而且也要保证每一次的实践活动都要有目标、有计划、有任务,并对学生要有教益和启迪的意义,这也是手工课的目的所在。
七月流火,志愿者与小朋友们相遇,相识,一起度过这个快乐而又有意义的假期。虽然志愿者老师只是小朋友们人生中的匆匆过客,但是共同拥有的这个夏季的记忆却无法磨灭。相信他们会在未来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93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