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9日,初阳未上,云霭茫茫的清晨之际,浙江师范大学国际“雁行”暑期实践队队员们徒步五里前往陶宅村参观农耕文化展馆,了解当地特色的农耕文化。
王宅镇作为一个农业大镇,随处可见稻田与果树,宛如电影里的乡村小路向前延伸,直到远处云雾缭绕的山脚下。
而陶宅村的文化展馆就坐落在这样一条小径的深处,简单的砖瓦房,外观看起来其貌不扬,内里却别有洞天。
据悉,这是一座私人出资出力搭建的民间文化馆。陶宅村村民陶俊伟把20多年来,自己收藏的1.8万余件民俗藏品搬到陶宅村文化礼堂定居,使其成为别具一格的文化展馆。
这座民间博物馆没有华丽的外观与陈设,就像是古时农耕村落的样子。
主人将自己的收藏品分类陈列在两侧的农耕文化展厅和民俗文化展厅内。与大型博物馆里的文物不同,展馆中的大部分物品都因遗留着悠久的使用痕迹而显得简单、粗糙。
虽然没有像现代博物馆那样恒温恒湿地保护展品,却看得出主人对传统文化的信仰和深厚的农耕文化情结。
恰逢小雨,雨滴落在屋前的青苔莲叶上,屋内,主人的朋友正在为我们煮茶,本地特产的黑茶夹杂着淡淡的桂花香味萦绕在鼻尖。伴着这独特的茗香,队员们似乎找到了一种回归山野乡村的纯朴气息。
(主人的朋友为队员烹茶)
陪伴队员们参观的是主人的好朋友陈叔叔,他耐心地为队员们介绍着馆内这些“60后用过,70后见过,80后听过,90后听都没听过”的收藏品。
(劳作外出带的餐盒)
中华文化源于土地,源于农耕。了解农具的使用、农耕的习惯、作物的生长以及农民的生活,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传承数千年的中华农耕文明。在农耕文化展馆中得到的心灵触动,仿佛呼唤着队员们保持对乡土,对劳动,对淳朴民风的热爱和崇敬。
(废弃的老祠堂)
美中不足,队员们在后来参观的破旧的陶宅村老祠堂中发现了许多堆积着的瓶瓶罐罐。
从陈叔叔那里队员们感受到在文物保护的路上由于缺乏资金与社会关注的无奈。“你们的到来,是农耕文化传承的希望!”陈叔叔鼓励“雁行”队员们认真学习,肩负起文化传承,保护这些“老东西”的责任。
(老祠堂里陈叔叔为队员们介绍)
(陶宅村废弃祠堂里的“雁行”队员合影)
不忘根本,不忘初心,生于泥土,归于泥土。唯有时刻保持这样的谦卑,方能在现代的车水马龙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9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