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般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顶着炙热的烈阳,东科学子们踏上了去马岙的调研之路,致力于探寻岛村产业经济振兴的创新之道。7月11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镌刻百年历史,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团来前往舟山马岙街道心亲示范园,进行乡村产业调研活动。
体清凉之时,思农劳之不易
刚进入这个农场时,铺面而来的是一股独属于自然的水果清香,未入其地,先闻其味。一位憨厚的叔叔出来迎接了我们,后来采访时我才知道,他是定海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孙舟恩,作为一名年轻的新农人,他很热情地向我们展示了其农场独特的生产方式。在这之前,细心的孙叔叔也发现了我们由于长途步行,额头上布满的细密的汗滴,他二话不说,为我们端来了一个皮薄汁美的大西瓜,披着一层浅绿色的外皮,似乎在诱惑我们去体验这夏日的清凉。尽管我们到后来肚皮都吃得圆鼓鼓的,孙叔叔仍然坚持要我们都吃完。要知道,种植一个品质好的西瓜,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人力,吃到嘴里时如此轻松,可是种在地上所花的时间物力却非常巨大,我们怀着对劳动无比的敬畏之情,将一块块西瓜都啃干净,我想瓜农脸上最灿烂的笑容就是看到我们此时脸上享受的表情吧。
待我们吃完西瓜后,孙叔叔请我们去参观他的多肉大棚,一进大棚,“花团锦簇”的多肉盆栽映入我们的眼帘,走进细看,中间有一排多肉上有独特的白色条纹,像是用糖霜特意挤过的,远看近看都酷似虎皮兰的亲戚。孙叔叔打趣地说道:“那叫十二卷,和虎皮兰可差了好几辈呢!”。在十二卷旁边,还有我们平常见到的特玉莲,但是孙叔叔大棚里的特玉莲比外面看到的似乎大多了,肥厚的绿瓣肆无忌惮地向外伸展,无一不在炫耀着主人的精心培养。这些顽强的小生命,只需要一点点水、阳光和土壤,就可以扎根于一个小小的花盆中,慢慢生长,并且生长的方式也千奇百怪,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新奇与乐趣。看着我们接近痴迷的眼神,想必孙叔叔为了这么些小东西也花费了不少的精力吧。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在某乎看到的一句话:你所看到美好的东西,都是因为有人在背后默默付出。我希望悟到了这些之后,以后在倒掉米饭之前会想起今天的场景,农劳真的很不容易。
访农场各地,细听创新之道
孙叔叔带领着我们,沿着通往各个瓜果菜地的四通八达的小路,请我们欣赏他们种植的农作物。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葫芦地,走进这里,一股热气袭来,像一个个长圆形的小球,也有上小下大,连在一起的两个圆球,我摸了摸小葫芦,感觉葫芦上有一层密密的茸毛,仔细看,茸毛白白的,在阳光下似乎在发光。金色的阳光、翠绿的葫芦、白白的若有若无的茸毛,构成了一幅梦幻般的图画。再看看大葫芦,大葫芦又大又圆,表面光滑,像一个小和尚盘腿打坐,双手合什,正在朝拜佛。孙叔叔说 “普通的葫芦种植方法-排水法已经不能满足像我们这样大规模地种植了,我们现在开始采用葫芦栽培技术,”提到葫芦栽培技术,他眼里满是宠溺,就像看着自己出生的孩子那样,我想孙叔叔在用这项创新性技术时,做了不少大量的尝试吧,在走创新之路的过程中,我们势必要在原来传统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改良精进,这其中就需要不断地尝试。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不就是通过几百次尝试才选出了最适合的一种不是吗?
在被问及模式转变方面的问题时孙舟恩提到他正在为这个生态农场探索一条新的发展模式,即完成农场与学校的对接,为农场产品做客观的引流,这反而对家庭和孩子来说都有好处,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另外一方面也加强了孩子的食品教育,同时,孙舟恩也对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做了一定的改进,例如,将部分观赏性作物用于装饰等等,发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此外,孙舟恩也提出想将此生产模式结合一些体育元素,以便于更好地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创新不仅仅是对未来发展的适应状态,更多的是对过去的良加改造,我想孙叔叔就给我们做出了一个经典的例子。
团队名称:“镌刻百年历史,助力乡村振兴”赴马岙社会实践调研团
撰稿人:杨菁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02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