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由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团委组建的“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前往毗邻该高校所在地的中共福清县委机关漈头村驻地旧址开展参观活动,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华诞,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漈头村位居福清市阳下街道东北部,是福清革命先驱、著名革命英烈陈炳奎的故乡,是福清最早的革命基点村,先后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时期。其中,1934年1月福清县委在漈头村成立,1941年4月福平沿海抗日游击队第八中队在漈头村组建并驻扎。漈头村村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战,先后牺牲了10位烈士,被誉为“福清革命的摇篮”。
实践队一行在指导老师林宗栋、阮韦伟和梁爽的带领下,于7月2日上午抵达漈头村。走进这个远近闻名的红色村落,首先映入实践队员眼帘的是红色广场上的一组巨大雕塑。革命先烈们或肩扛铁矛,或手持钢刀,或静抓书卷,都神色坚毅地紧紧凝视前方,他们身后是徐徐飘扬的党旗。仿佛时刻关注着革命动向,准备在伟大党的号召下,冲在革命的第一线,为中华大地的民族保卫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这组群体雕塑以“红领玉融”为主题,塑造了福清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敢于抗争、勇于拼搏的伟大革命精神形象,群体力量的展现、拼搏冲劲的刻画展露无疑。而这样的精神也是革命年代千千万万党员同志和工农群众誓死投身保家卫国事业的信念的外化。
一.勤朴刚毅,矢志向前
在讲解员同志的带领下,实践队员缓缓步入第一个陈列馆——陈氏支祠。小小的木门被缓缓推开,砖红色的平板瓦房、木质的房梁支柱、古色古香的壁画、陈列……不由得唤起了实践队员们关于中国革命以及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共同记忆,仿佛又重新置身于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又与革命群众站在同一阵线上。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中共福清地下党员何文成、陈炳奎等就在漈头村开展革命活动。中共福清县委诞生后,特支的领导人和部分骨干党员集中在陈氏支祠开会,会后,福清革命的新征程开启,重心由城镇转向农村,掀起了农民革命热潮,举行了南、北西亭暴动,沉重打击了福清的封建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从1921到2021,沿着红色的时间长廊,实践队员开始了探寻漈头村的回忆之旅。跟随着讲解员同志的脚步,队员们在纪念馆内穿梭,照片、文件等纪实资料裹挟着几十年前的革命风云纷至沓来,让队员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就对革命年代的社会形势有了深入的了解。在纪念馆的入口,陈炳奎烈士的先进事迹感动着每一位实践队员。1929年在福州乌石山师范读书时,陈炳奎同志先后加入共青团、共产党、反帝大同盟,创办《融声报》,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后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但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使敌人毫无所得。1937年于福州鸡角弄刑场英勇就义。作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陈炳奎终其一生都在为了福清地区的革命事业,为了星星之火燃得更远更亮而奋斗,是在家乡播下革命种子第一人。旧照片里那双坚定的眼神穿越数十年的光辉岁月将实践队员和陈炳奎烈士拉得那样近,队员们从介绍词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陈烈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二.革命势兴,星火燎原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中国革命势如破竹,于福清这个小城而言,革命形势同样如同星火燎原,从县委诞生地逐渐延烧到全县及周边县区。
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时期,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漈头村的一代代村民始终追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脚步,前仆后继,投身革命事业。一幅幅老照片、一段段文字介绍,吸引着实践队员的目光,也震撼着大家的心灵。池亦妹仔、何文成、陈金来……10位革命烈士的名字和他们的感人事迹都化作滋养红色精神的力量,永远留在后来者的心中。
支祠正中央的戏台墙壁上用毛笔刷有“勤朴刚毅”四个字,这是当时第一任县委书记何文成为勉励群众艰苦奋斗而题写的。而历代福清革命者为了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私奉献也生动地证明了这四个字的强大力量。
三.红领聚力,唱响新声
随着参观活动的深入,一张现代化的福清市城建规划蓝图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高度配比的缩略图小而精致,高楼绿野共生,山海呼应,生动展现了今天福清的繁荣与精彩,给了实践队员另一个视角看福清的机会。
解放以来,福清市委深入传承革命精神,强化红色领航,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夯实基层组织,引领人民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伟大工程。在紧紧追随伟大党的基础上,福清市委全方位规划发展,几十年的不断努力带给福清市翻天覆地的现代化蜕变。
一份份红头文件、一个个党建成就,展示着福清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走实党的建设工作,踏踏实实凝心聚力的发展历程。几十年来,福清始终坚持在探索中前进,不断发展完善党建工作,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群团组织系统,环环相扣的党建责任链条也推动着党建工作层层落实落地。而福清市作为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和省会中心城市福州南翼,紧抓地域优势,深入实施“大福清”发展战略,经济转型升级,在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有了飞速发展。据讲解员介绍,作为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福清也将继续推进融入省会与福州都市圈双重引擎的发展进程,加快打造省会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港湾城市,共同谱写新时代福清建设发展的崭新篇章。
今天广大福清学子正是在这样完备的党建系统和经济文化发展脉络下成长起来的。从各项党建活动和社会巨变中,实践队员感同身受地意识到党和政府一直以来润物细无声般的关怀。大家纷纷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新时代,在今日中国今日福清的环境下,努力锤炼自身专业本领,投身新时代的伟大事业之中,为家乡和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最后,我们踏访了古色古香的漈阳书院。作为陈氏祠堂的一部分,漈阳书院与久居于此的陈氏家族相伴相生。而这个古老书院的传奇色彩在于其革命时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抗战年代里,沿海抗日游击第八中队就以漈阳书院和陈氏祠堂为据点,四处打击日本侵略者。抗战胜利后,漈阳书院和陈氏祠堂成为中共地下游击队议事之所,中共闽中地方组织的领导人都曾聚集在这里,共商义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今天,实践队员漫步于书院蜿蜒曲折的回廊之中,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安静地伫立着,仿佛是饱经风霜的老人,向队员们诉说着当年的故事。几十年时过境迁,今天的漈阳书院已经成为当地的农家书屋,承载着教育后辈、营造乡风的重要社会作用。
图为漈阳书院。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官子怡 供图
踏足漈头这个充满着红色气息的村落,宛如置身于一个没有围墙的红色大课堂,每个元素每个细节,都浸润着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和历久弥新的红色记忆。此次红色之旅,不仅让队员们欣赏到了漈头村别具一格的风光,更圆了一直以来的红色梦想。那一幅幅画面、一幕幕场景、一次次震撼,敲打着我们的记忆,拨动着每一位实践队员心底那最柔软的一根弦。
参观了漈头村爱国教育基地,全体实践队员更深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辈开创功业的不易,对福清这片承载着红色传统与革命热情的土地也有了更丰富而深沉的理解。大家一致表示要在本次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四史”学习教育,自觉延续红色基因,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将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广大青年学子在实践历程中增长才干,贴近生活,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据悉,实践队队员在此次集中实践后将分别奔赴自己家乡的革命老区及教育基地展开系列调研活动,深入挖掘本地区所特有的红色文化,探寻革命历史与自身成长成才的交汇点,并通过文学、视频、故事等形式进行展示。我们相信,在暑期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中,实践队员都能有所收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08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