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辈挖井,后辈接续演绎怀梆之风。7月17日下午,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调研服务团全体成员赴新乡县朗公庙镇大泉村开展实践调研。调研团导师丁永祥教授带队。
据悉,“大泉旱船舞”是由当地艺人丁黑元(1838—1907年)创作并流传至今的,一种以老调怀梆戏为引子、穿插有一系列武术动作、模拟水中行船情景、富有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气息的汉族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于2021年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泉剧团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存剧团艺人自小开始学戏。大泉怀梆旱船传承人以自身从艺经历演绎怀梆戏的发展史、诉说热爱唱戏的坚定初衷。大泉剧团最年老的艺人郭占元讲道,“我学戏时,师傅时刻纠正我的错误。如今我七十多岁,我还是能唱。”当地还存有玉帝庙一座,上世纪收到损坏后,于20世纪初经募捐修缮而成。
大泉村前村长史世江作详细阐述。他以怀梆古老的身份入手,说明了历史上怀梆对村落对当地的深刻影响,从文化意义、个人价值等方面阐释大泉地区立志传承怀梆的三个缘由。一是大倡文艺,丰富村民生活。“多个唱戏的、多个搞文艺的,就能少个打麻将的”史村长讲道。他本着“以保护剧团、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为宗旨,自2012年起,全身心投入挖掘正能量载体——怀梆戏,深入贯彻乡村振兴,为人民服务。二是支持传承,重在留住这门艺术。他强调,土生土长的老手艺得不到传承和保护令人痛心,老年人学得并能展现一门手艺,是自我愉悦和丰富生活的重要内容。三是作为“父母官”,披荆斩棘做实事。恰逢好时代,他担任村长期间顺应国家“支持文化多样性”政策,在保护的同时将育人和文艺扶持结合,培养青少年参与其中,旨在让全社会看到文化底蕴的深厚。史村长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并鼓励同学们能为传承怀梆做出贡献,践行当代青年的责任。大泉村村民对于史村长的辛勤贡献十分感恩。
随后,大泉剧团艺人们为同学们现场介绍并演奏怀梆戏乐器曲目。艺人老师用梆子、边鼓、二胡等传统乐器亲身演绎了慢板、流水等旱船曲调。传承人陈老师深情演唱旱船曲目《祁连山》,刘老师演唱《刘统勋私访》,现场气氛一度升华。
最后,丁永祥教授总结艺人老师和史村长的发言。他指出,怀梆戏是一门非常完整的艺术,经过了辈辈人的不懈努力得以延续至今,应从文化与人的关系去看待老一辈们的执着,就能挖掘出文化之根。他鼓励同学们能将此次实践和成果上升到学术高度,以钻研精神对待实践、对待怀梆戏。非遗调研团在实践期间竭力挖掘怀梆艺术土壤,解剖文化根系,调研团全体成员表示收获颇丰,并将以此次实地调研为契机,继续做好怀梆传承工作、落实艺术钻研精神。
本次实地调研在调研团成员同艺人们面对面采访中落下帷幕。
(龙 妍/文 杨硕 秦飞扬/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16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