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下午3点,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暑调立德树人实践队在南岳社区开始了最后一次进社区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的任务是通过观影和红色人物故事分享等方式向广大青少年宣传四史,让更多的人更了解我们党和国家。
本次实践活动辅导员张老师带领着我们一起开展。经历了夏日的黄石的人一定对黄石印象深刻。在14日下午3点的时候正是烈日炎炎、热浪腾腾的时候,我们立德树人实践队从学校出发前往南岳社区,与社区负责人提前沟通好,到活动室准备。来参加的人是各个年龄段都有,大多数以小学一年级为主,不管是观影还是故事分享,我们都会想办法活络氛围,活动结束后,带队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建议,就是这个建议让我很有感触。
老师说我们办活动要考虑对象,就如此次活动对象大多以一年级小学生为主,分发理论性知识手册,对这样的小学生来说明显不合适。其实在四进社区活动开始之前,我负责的是观影部分的任务,我在寻找合适的影片的时候,便考虑到了我们宣传的对象,但当时只是想当然的以为青少年便是初中生、高中生或者是大学生这样的群体,而我们几次进社区,面对的宣传对象几乎都是小学生,这就让我在活动开展的时候有一种牵强感。有时候我会在想,我播放的影片小朋友们能够看明白吗?我们分享的红色故事,小朋友们听说过吗?我们宣讲了红色精神,小朋友们能够领悟其中的含义吗?我在做活动的同时,也在私下观察过小朋友们的状态,当他们在看影片的时候,精神很集中,当他们在听故事的时候,或者是在听红色精神分享的时候,明显的少了一点耐心。
这是我们选择的活动形式太过老套了吗?如果老套,那为什么观影活动却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所以我在想,应该不是形式的问题,而是我们所选择的内容不太符合他们的年龄阶段的需求。就打个比喻来说,正如一把锋利的刀,没有一把合适的刀鞘,那么强行把两者结合起来,不是刀毁,就是鞘亡。所以当我们在进社区开展活动的时候,我们自己所准备的活动内容与社区的小孩子们不匹配的话,既会引起小孩子们对我们活动产生排斥感,也会使我们四史知识宣传的效果下降。
谈及合适的对象这样的话题,我便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类哲理化的词语。高原山地适合畜牧业的发展,对于自卑的学生需要积极的鼓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的方面,我们都会为了追求良好的效益而考虑许多的因素,而到了这进社区实践活动中,我们却缺失了对各方面因素的考量,这是我们要值得反思的。当然,对于我选择的影片很受小孩子们的喜欢,我个人还是很欢喜的,他人的认可便是自我前进的动力。每当到了观影环节,我在一旁默默看着小朋友们那坚定的眼神,那认真的表情,心底满满的满足感,这也让我更加坚定在以后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一如既往保持这样的初心。
进社区实践活动既是任务,也高于任务,我们来到这里并不仅仅是为了时长,为了一次活动数。既然做了这样的决定,那就干到底,现在谁也不知道未来这个决定是否是正确的,至少付出努力,无愧于当下。(通讯员:卿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19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