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3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豫”上“京津冀”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了西柏坡进行实践活动。在这里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对革命领袖的了解,更是对西柏坡精神的深刻感悟,从这里走出去的“赶考精神”仍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草木葱茏的小山村。1948年5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毛主席在这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用周恩来的话说,“这个指挥所一不发枪,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只发电报,就打赢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年3月23日,全国解放前夕,当中共中央机关要从西柏坡迁入北京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然后又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毛泽东的“赶考”说,影响巨大,意味深长。自古以来,多少人投身考场,或失意沉没,一蹶不振,或金榜题名,功成名就。毛泽东深谙“赶考”神韵,在即将掌管全国政权之际,及时提出“两个务必”、“进京赶考”、“不当李自成”等著名论述,对胜券在握的党和军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回顾党8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赶考、考试、交卷的历史,一个向中华民族、向全国人民不断提交合格答案的历史。党自成立起,就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由于“左”的或“右”的错误,党在历史上也有过艰难的“赶考”历程和考试不及格的阵痛。确实,我们要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赶考”的重要性!
党要“赶考”,党的各级领导更要“赶考”。对于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毛泽东关于“赶考”的论述,尤为重要。如何赶考,如何当一名合格的考生,老一辈革命家做出了榜样。
“赶考”精神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首先表现为共产党人强烈的宗旨意识、忧患意识。在党的地位和面临的任务都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背景下,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勇于进取;“赶考”也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理论和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源自历史经验、执政基础、执政能力,更来自对道路和制度的坚定信念;“赶考”还蕴含着共产党人对中国梦的初始思考和理论探索。从毛泽东提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因而,无论是“赶考”还是中国梦,都秉持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24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