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了解安徽凤阳小岗村改革发展成果,学习从输血到造血转变的精准脱贫,学习第一书记沈浩为党为民的至诚精神,2021年6月30日,安徽财经大学召开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后,“红色小岗村”助农青春行小队确立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展本次社会实践调研。出发调研前,团队成员事先通过上网浏览资料、图书馆查阅文献等方式对安徽凤阳小岗村做了相关了解,为实地调研的采访做了详细的数据资料准备和访谈内容准备,为正式调研工作的开展做了充分准备。7月11日,助农青春行团队去往凤阳小岗村进行实地调研。
走进红色纪念馆,学习改革创新精神
安徽凤阳小岗村是中国农村的缩影,同时它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早期实现了脱贫目标,属于比较有代表性、成功的脱贫范例,当地在改革开放前曾是贫困的重点地区,从歌谣“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可以看出当地人民甚至吃不饱饭。然而自从改革开放后,安徽小岗村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村民吃穿不愁,盖上了新房子,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全村向小康水平的目标快步迈进。对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实地调研,可以直观感触改革开放的成果,研究小岗村脱贫经历,可以从中学习施行精准扶贫,巩固脱贫成果的宝贵经验,为处于脱贫巩固区域的地区提供宝贵经验。
2021年7月11日,凌晨六点,助农青春行团队成员在队长的带领下在安徽财经大学门口集合完毕,队长检查好各队员的防护设备后,从蚌埠南站出发,开启了这次红色之旅。经过一小时的长途跋涉,助农青春行团队顺利抵达小岗村,在当地居委会和村民的支持帮助下,通过采访、走访当地居民,参观纪念馆,顺利完成了本次“三下乡”活动,并取得了初步的调研成果。
第一站,助农青春行团队来到了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和沈浩同志先进事迹纪念馆。
在场馆介绍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先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一张张泛黄的报纸、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个个栩栩如生雕塑,真实地再现了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从怀疑到肯定、从小岗村到全中国的历史进程,仿佛在讲述着40多年前的一个冬夜,皖北的一个普通的乡村里,18位农民以“托孤”的形式立下生死状,按下红手印,签订了大包干契约。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安徽凤阳小岗村,也因此被全中国人民记住,历史长河中也留下来小岗的印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这就是大包干精神。成员们切身感受到,当年小岗村18位农民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的勇气和精神。如今新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需要继续学习和发扬这种精神,攻坚克难,向社会主义更高的目标前进。
大包干推行八年后,一位身穿简朴的书记来到了这个赫赫有名的小村,他就是沈浩。
研习党员精神,学习脱贫经验
来之前,沈浩早已听说过这个揭开农村改革序幕的小村,对小岗村充满着好奇,而当时的小岗村空有“大包干”的名声,却存在交通不发达,村庄秩序杂乱,村民穷困的问题,对于脸孔洁白的沈浩,大家伙投来的是质疑的目光,省城来的干部,是来借小岗村的名声镀金的吧,村民们心里暗暗嘀咕。
然而令人们没有想到的是,来到小岗村不久后,他就开始到处造访调查小岗村的现状,每天起早贪黑,挨家挨户的走访村民,和村民促膝长谈了解情况,摸清小岗村的现状以及农民群众的想法。令村民最苦恼的首先是村里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土路既不好走,也不方便。沈浩了解大家伙儿想法后,到处争取资金。为了把钱花到刀刃上,和村民合计,自己的路自己修,修路时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扛水泥,拌砂浆,彻底获得了小岗人民的心。知民意,察民情,办民事,解民忧。爱国如始,书记担当。
想要带领整个村脱贫致富,就要找准定位,精准扶贫。沈浩根据小岗村的实际情况引进大学生创业,给村民带来了先进理念,推广了种养技术,依托已建成的80亩葡萄示范园,通过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培育壮大了葡萄特色产业,办起旅游文化节。村民的生活逐渐越来越有盼头了,小岗村的人民打心眼里感激沈浩。沈浩坚定初心,无愧入党时铮铮誓言,让他始终坚定向前的,是不泯的信仰,是肩负在身的责任。团队成员意识到,想要巩固脱贫成果,就要依据当地情况依地而治,找准定位,同时要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使脱贫工作人员都能发挥所长,激起政府工作人员带领人民奔小康的热情。
通过游览场馆,团队成员学习了沈浩同志的敬业和奉献精神以及他对小岗村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也了解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大包干精神及其优越性。
2006年,沈浩在小岗村的任职已经满了,然而之后村民三次上书恳求沈浩留下,98个鲜红的手印,表达着村民的深情,红手印,在小岗村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18个红手印让小岗激起了改革的浪潮,98个红手印留下来他们敬爱的书记。然而不幸的是由于多劳成疾,沈浩走了,走的悄无声息,带着村民无限的感激与伤感。沈浩墓前的大理石上,有一片被烧黑的地方,村民告诉团队成员,每年清明,他们都会自发前来祭奠沈浩。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
十多年过去了,小岗村沿着这个方向逐渐走出了小岗人民的道路,小岗村的人们从未忘记过沈浩。由此可见,全身心的爱护百姓,急人民所需,思人民所虑,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你,同时个人的生命价值在为人民服务中得到实现。
倾听百姓心声,体会发展成果
第二站,团队成员采访当地村民。团队成员通过询问村民改革开放后乡村建设变化,村民生活体会,以及村民对未来五年的发展期许来调查小岗村的发展状况。村民们很热情地回答着团队成员的问题,对小岗村近些年的发展赞不绝口。当谈到小岗村如今与改革开放前的区别,老人们激动的谈到,在党的领导下,村民们不仅可以丰衣足食时,而且家家盖上了新房子,再也不是原来的土房子。
“我也是名党员,年轻时在政府工作,为老百姓踏踏实实的干过事儿,现在老了,但是人老心不能老,咱共产党员,时时刻刻都要关心国家大事,我们不能忘了我们的本儿”其中一个受访老人激动的说,“现在小岗村富起来了,比我们当时好多了,这证明我们当时的努力没有白费啊,当时再苦再穷,我们都没有想过放弃,我没想过离开这里,就是为了今天,今天小岗村的孩子们也要为小岗村努力,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啊。”
随后,队长又带领小队成员四处采访,受访家庭中有一家针对团队成员的采访向小队成员谈论了当地丰富的农家生活和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变化。他表示,近年来,由于小岗村重振改革创新的“大包干”精神,根据自身特点,开始探索发展各种土地规模经营,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工农业协调发展”改革致富之路,旅游业、农业迅速发展,村民们的生活也逐渐变得更好了起来,小日子蒸蒸日上。家庭和睦,邻里关系亲密。其中,当地特色农产品,养殖业发展得尤为突出。宝迪10万头原种猪养殖基地落户小岗,这不仅给村里的农民带来了很多收入和就业机会,更是为全国推出了特色小岗村农产品,一举多得。
此外,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红旅文化的发展格外兴荣,这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很多附加收入。店主说,近期正值暑假,前来小岗村游历,学习红旅文化的旅客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小店生意很是红火,收入比往常更是多了很多。说到这里,一家人的脸上也都洋溢出幸福笑容。团队成员由此更深刻认识到精准脱贫对于百姓带来的变化,并且经过讨论小队成员认为通过小岗村成功的实例可以给部分正处于脱贫初步完成并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一些经验,结合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发展旅游产业是条发展的道路。将农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发展,不仅可以加大农产品的销售量,而且通过对当地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附加文化意义能够帮助村民获得更大的利润,同时通过鼓励开办加工厂,将创造就业岗位,使农村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偶遇学生实践,传承红色基因
小岗村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精神高地,释放了中国改革开发的原始动力,“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小岗精神需要代代相传。临行前,团队成员碰巧遇见外出实践的学子,团队成员将本次红色之旅所见所闻以及沈浩同志的事迹讲述给当地学子听,同时对他们进行党史教育的宣传。队长用普通话宣讲,一名本地队员用本地话进行补充,同时融入团队实地调研所见所闻以及对于沈浩同志事迹学习后的一些感悟。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充分调动了小同学们的积极性,有位小同学主动上前表示爷爷奶奶就是党员,和大家分享了爷爷奶奶告诉他们的事迹。大家热情高涨,都听得十分认真。通过了解,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未曾有类似的详明又不失简洁的党史知识学习体验,在宣讲结束后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当询问小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大家纷纷表示以后也要争取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本次宣讲为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是安徽省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红色小岗村助农青春行小队在调研任务完成后又一成果。它让小队成员看到了祖国的下一代对于党史知识的浓厚兴趣以及学校教育中对于系统学习党史的疏漏,成员们认为应该呼吁加强对小学生党史知识系统的宣讲,这种培养教育可以使他们能够从小就明白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未来将要承担的责任。
结束红色之旅,联系理论实际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此次行动,团队队员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刻苦奋斗,以身作则,为家乡、为农民服务,学习沈浩同志的伟大精神,将所学的知识与家乡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紧密结合,学以致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除此之外,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团队成员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校园里到处洋溢着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有理由相信,当代青年大学生有实力承担的起未来建设国家的重任,追求进步,刻苦求知,勤于实践,全面成才必将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共同心声和行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76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