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5日清晨,由10名师生组成的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国情考察实践队赴灌阳、全州、兴安等地针对“湘江战役”红色传承进行为期三天的考察调研活动,旨在铭记“湘江战役”的那段历史,铭记作为一名大学生,要鉴定理想和信念,通过追忆红色岁月,传承红色基因,回首青史问初心,砥砺奋进再出发。
2021年7月7日清晨,我们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国情考察实践队怀着敬仰的心情整装待发,在老师的带领下动身前往大坪渡口以及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进行参观学习。
怀着敬仰之情,顺着红色高速,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第一站——大坪渡口。渡口位于全州县城30公里的湘江上,是全州县历史上的古渡之一。
炎炎夏日,白墙黑瓦,渡口边的石板白墙就那么静静的在酷热阳光的照射下挺立着,仿佛一位承载着生动历史的老人在岸边等候着倾听者的到来。伴随着带队老师的讲解,恍惚间,我的眼前像是浮现了当年勇渡湘江的战士们的身影,听完整个解说后我的心底无比的震撼。站在渡口的岸上,遥望着远处陡峻的山峰,低头看着脚下的石阶和江水,内心对他们的敬仰之情更加的深厚。
结束了大坪渡口的参观,我们来到了位于灌阳县新圩镇和睦村下立湾屯北约500米处,全灌公路(省道201)西侧的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以下简称纪念园)。这是新圩阻击战中一百多名红军战士的殉难之处,为了纪念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大力弘扬光荣革命传统,2003年开始,灌阳县委、县政府筹资修建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碑及护栏,在酒海井前立“红军烈士殉难处”石碑。在2006年5月,新圩阻击战旧址作为湘江战役革命遗址系列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纪念园,我们怀着无比沉重和敬佩的心情,聆听和回顾了当年新圩阻击战的悲壮历史。1934年底,为确保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顺利渡江,粉碎敌人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数万名红军将士血染湘江两岸。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是红军将士用生命向初心和使命交出的一份答卷。新圩阻击战后,还有一件悲惨至极的惨案在新圩乡下立湾屯上演。青山有幸埋忠骨,随着红军烈士遗骸挖掘打捞工作的开展,一个曾经不知名的地方——酒海井,重新牵动着世人的心。
酒海井从外表上看是一口溶洞,实则是一个地下暗河,因其洞口小,内部肚子大且与当地盛酒的容器很相似而得名。
1934年11月,在灌阳县新圩阻击战中,红军的临时救护所设在下立湾村的一座祠堂里。战斗结束后,由于形势紧迫,红军无法带走临时救护所里的100多名重伤员,也未能将他们及时转移。国民党反动派伙同当地土豪劣绅将救护所里的100多名红军伤病员用棕绳捆绑起来,用木杠穿着抬到“酒海井”,残忍地丢进了酒海井的地下河,致使这100多名伤病员全部牺牲,当时的村民说,好几天后,还能听到井底的哀嚎声。
回望数年已经过去,我们踏足昔日的战场,仰望着高耸的纪念碑,注视着一堵堵英烈墙,追寻着革命先辈那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不禁心潮澎湃。
我们在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里烈士的遗物和图片资料前驻足观看。一组组丰富的人物模型、一帧帧沧桑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史料让大家对那段壮烈的红色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是怎样一种难以言说的绝望,又是多么令人敬佩的一种牺牲精神。那些为成就大我而甘于牺牲小我的精神深深的震撼着我。
学史明智,鉴往知来。习总书记说过:“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短短两天的红色之旅中,我们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国情考察实践队沿着习总书记视察广西的足迹,深刻感受了广西的红色历史文化。既增强了“四个自信”,又通过追忆先烈的英勇事迹,重温党带领人民夺取美好生活的伟大功绩,坚定了我为党和国家奉献一切的决心。
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以及中共预备党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加强党性的修养,并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努力工作,锐意创新,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的作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77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