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学子三下乡:访谈红色人物 发掘红色故事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 作者:何琳 刘丹

大学生网报池州7月21日电

2021年7月21日,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薪火暑期实践团”党史学习实践服务队为寻找红色回忆,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前往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双桥村和玉屏村开展以“回顾百年光辉党史,红色实钱铭记党恩”为主题的活动,通过走访双桥村和玉屏村的老党员,与他们谈心交流来近距离地了解当地老党员生活,通过他们的故事,共同唤起红色回忆。

实践团走访双桥村和玉屏村,共采访到四位老党员,他们分别是获得庙前镇模范党员的陶善友同志,获得光荣之家荣誉的池州市优秀党员孙小马同志,出身党员世家的方东山同志和曾获得荣誉三等功的方志强同志。

“我入党前,就是当地的青年知识分子。”陶善友爷爷这样和我们说道,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建党100周年,光辉历程100周年,从100年前到现在,村子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候70年代,村里学校的书本都是大城市那边的人到山里面的学校送来的,爬几十里的山路,到山顶上面学校上学,而现在,学校都建设的特别好,学生们的学习资源也和城里相差无几;国人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爷爷说他们过去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几两肉,而现在每餐每顿都可以有肉。陶善友爷爷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量,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中国池州的力量,中国人民群众的力量,有这四个力量,让我们这里发展地越来越好。”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老党员陶善友。

陶善友爷爷家中墙壁上悬挂着一面“优秀党员”的流动红旗,他向实践团成员介绍到:“作为党员,我们党员身份永远不会完结,我们有作为党员的责任,永远不能破坏,这个不能完结,我们整个学习都非常重要,每天都学习一二十分钟用于学习,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每天都要学一点,这些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永远都不会落后,所以必须要学习,学习使人进步,你不学习,你的思想会落后于别人。” 作为一个党员,他兢兢业业做群众工作,每一天,每一步,都要牢记党员宗旨,从党的宣传这方面去教育,用真情去打动群众,把群众工作做到心坎上。

1976年六月入党的孙小马爷爷,是一名拥有45年党龄的池州市优秀共产党员,他说自己成为党员后,他以更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紧紧跟随党的脚步,多做为人们服务的好事。当时邻居意外去世,孙小马爷爷收养了邻居家留下的孤儿,出于作为一名党员的信念感,孙小马爷爷一家决定把他抚养长大。受孙小马爷爷影响,这个孩子现在也成为了一名军人,为祖国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池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孙小马。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老党员孙小马一家合影。

1998年2月1日入党,拥有23年党龄,目前担任党麻园队党象组组长的方东山爷爷,他出生于一个党员家庭,他的父亲方志祥一生对党忠诚,永远跟党走,是个老党员。二爷方贵喜也是镇政府的老干部,老党员。他们喜欢讲述党的故事,方东山酷爱聆听的党这传奇般的故事,同时也喜爱了解解放前党在玉屏村一带地下活动的故事。受到长辈们的影响,他入党之后对支部开展的会议讲座都积极参加,无一落下,同时也会通过参加村里组织的党史学习会,三五成群的在一起讨论学习以及坐在一起观看红色电视剧学习党史。

他还说在自己成为中国共产党时就明确了目标:“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终身。”党员要起到带头作用,为村里的建设奉献一份力量,能献出一份力量就献出一份力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贡献。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老党员张炳贵、方东山合影。

方东山爷爷在乡村振兴也积极发挥着作为党员的带头精神,他的小店成为首个乡村电商网点,教授附近村名进行网上购物,并帮助周围村民出售土鸡、土鸡蛋,几乎没有收取他们的寄存费,自始至终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旨。

1975年1月入伍,曾获得荣誉三等功的方志强爷爷的父亲是当地的村支书,方志强爷爷受父亲的影响,他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工作就是拼命干,任劳任怨,从不抱怨,尽管现在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他说:“我仍然作为一个钉子作用,一直按照党里的要求,要求自己,前后左右有什么事情,就会来找我,我也会尽心尽力地帮忙。 ”方志强爷爷家里有一本新华字典,上面清清楚楚手写着十五条习主席说过的做人标准,方志强爷爷说:“人民日报刊登了这十五条准则,我一直以这个标准为准,我为党员,我这一生就为了党!”

图为老党员方立强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他手抄在新华字典上的十五条准则。

老党员爷爷们都笑着对我们说:“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为社会做出奉献,祖国的未来靠你们,你们是国家的栋梁,希望你们为祖国的事业付出宝贵的青春,发掘时代的光芒!”

了解了这些故事,我们为这些老党员深感骄傲,为他们喝彩,这是他们无上的光荣,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奋斗了50年,他们奋战一线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82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电气学院学子返家乡之回访母校,展望未来

时间:2025年2月21日8:37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作者:孙玉锋本次返高中宣传大学活动旨在向母校的高中生介绍我们的大学,提升他们对本校的认知与兴趣。活动于近日在庐江二…… 白岳松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电院学子返家乡之“回访母校,展望未来”

本次返高中宣传大学活动旨在向母校的高中生介绍我们的大学,提升他们对本校的认知与兴趣。活动于近日在庐江二中举行,通过宣讲、互动问答等形式,我们成功地向高中生们展示了大学的特色…… 孙玉锋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电气学子返家乡之张飞板面:一碗面条,千年传奇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的载体。张飞板面,这道以三国名将张飞命名的面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白岳松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仁心续火承先志,碧波芳草筑安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为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2025年3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二小分…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 ——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举办清明节缅怀遗体捐献者活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价值,清明节前日,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在皖南医学院遗体…

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秋实班”学员赴河南省团校参观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最新发布

发展农田改革 共促乡村振兴
为积极响应湖州学院理工学院“乡村振兴”的暑期实践活动的号召,理工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队于2021年7月24日,前往江苏省泰兴市分界镇沿河村开展实践调查活动,观察当地农田改造及村镇建设,探寻农村乡镇的一路…
童心向党,逐梦成长——“绘美逐梦”实践团为留守儿童讲授美育课
7月24日,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绘美逐梦”社会实践团队支教组联合孟寺镇政府与学校,组织当地留守儿童开展为期五天的美育课堂讲授活动接近尾声。“老师,今天上什么有意思的课?”支教组队员刚到学校,便被…
重温峥嵘岁月
为深入了解西安事变两位主要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做出的贡献以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抗日胜利的重要意义,西安外国语大学枫火三下乡实践团前往西安事变纪念馆参观,感受浓厚的革命气氛。在参观西安事变纪…
乡村农田改变心得体会
乡村农田是大部分村镇的主要经济来源,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缺少专业的认识,大部分乡农田的产量十分低下。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我国制定了乡村振兴计划。我们团队走访了浙江省义乌市的乡村,在那…
重温抗战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为深入了解西安事变两位主要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做出的贡献以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抗日胜利的重要意义,西安外国语大学枫火三下乡实践团前往西安事变纪念馆参观,感受浓厚的革命气氛。在参观西安事变纪…
我们传承红色,我们追寻彩虹
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我们教师教育学院“寻找彩虹的孩子”-红色基因传承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在东白鱼潭社区进行了将近十四天的活动即将拉下帷幕,7月24日的一天,我们将进行本次活动的结营仪式,展示孩子们…
参观一座纪念馆,传承一段红色精神
7月21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枫火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在结束了一天的调研活动后,自发组织前往红军过境纪念馆。纪念馆位于西安市鄠邑区石井镇栗峪口行政村土门子自然村。该馆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以丰富、详…
追寻烈士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2021年7月16日,浙江理工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合会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追寻烈士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纪念馆内设10个展厅,其中9个用于陈列展览革命烈士的事迹,宽敞明亮的展厅内按照中国共…
付诸实践,梦想起航
付诸实践,梦想起航从小到大,我听过很多大学生下乡支教支农的故事,我常常被他们所感动,他们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助力祖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从城市来到了农村,远离了城市舒适的生活和家人的陪伴,积…
科院学子三下乡: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回顾这十五天的支教行,在竹溪县中峰镇中心小学的大力支持下,“筑梦青春行”支教服务团风雨无阻的坚持,还有孩子们的配合和努力,白驹过隙,感动和温暖时时相伴。志愿者们用十五天的时间做了一生难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