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学子三下乡感悟:追忆红色青春行,归来不枉为少年
为了响应学校关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并给自己一个走出校门,接触社会,锻炼自我的机会。7月,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回顾百年党史,弘扬传统文化”理论宣讲实践团的成员们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21年的暑假,是属于我们的实践,是属于我们的快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个夏天,我们参观过舟山博物馆、鸦片战争纪念馆、舟山名人馆,怀揣着崇高的敬意来到烈士陵园,我们进过社区宣讲,在人流密集处发放过问卷。我们在实践中收获快乐,也在实践中体验成长。
我犹记当我来到舟山博物馆,见识到海洋生物种类的庞大,从而震撼于大自然的独特魅力;当我走进定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定海生活民俗馆,通过那精雕细琢的木床,栩栩如生的刺绣,我了解古城人民的生活变迁;在笔墨横姿的绘画,行云流水的书法作品里我感受舟山的民俗之美;当我进入烈士陵园,看见那高耸入云的石碑时,崇敬之情不禁涌上心头,没有他们的舍生取义,就没有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桩桩件件,构成了我的回忆,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遇见,而后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感动和记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体会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感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的舞台,也是一个让我们能够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人民的好机会。这次三下乡中,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都被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克服了。从这次的党史与传统文化调研活动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市民对党史和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还是不够深入。这使我们明白,推动党史和传统文化教育深入人心,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让我明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与挑战时,用自己在实践得到检验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它,克服它。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而那些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的人,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印度有一句谚语是这么说的:一切河流交汇处,都是神圣的。人与人之间的交会,也绝非偶然。虽然我不知道是基于什么样的缘分而和他人相逢,但善待出现在我生命中每一个人,并且感谢这份缘分,我相信这就会是美好的开始。我质疑过、疲惫过。之后明白,它对于一个实践者的意义——“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成才”,它对于是实践地的意义是关注和尊敬。就我们目前所学,根本不太可能为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或者其他方面,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下乡的机会,是为使我们在“读万卷书”之后,能够“行万里路”,能够“阅人无数”,以达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的。不是强调我们能为实践地做出多少功绩,而且应该是期待着实践地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触动和震撼。我们去实践的更大意义在于,我们在基层中成长了,我们在实践中坚定了,我们让基层看到了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和决心,我们带去了大学生的热情和关心。我想,这才是实践的初衷和目的吧。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知识,而且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发展,才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将来能更好地投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83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