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京山市支教的第二周,这两周既短暂又漫长,这里边既有领导的关心、同学的帮助,也有孩子们的热情与温暖。回顾自己加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京鸿志愿服务队”以来走过的教学之路,欢乐与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我有几点成长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终身学习,不计得失
支教教师是一份平凡的职业,支教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态决定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我们志愿者要以良好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主动去做,这样不但会锻炼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作为一名志愿者要有奉献精神,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我们就已经很落伍了。在同学之间,我也乐于去请教与学习,不仅是要思考如何去上一堂课,而是要思考如何去上好一堂课!不仅是同队伍的志愿者,更要与其他学院的志愿者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良好的团队以及队员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完成一项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制作课件前的交流与讨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优化课程,给孩子们最好的课堂体验是我们一致的追求。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只要不断学习,去吸收时代的、别人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学会学习,就会成功。
二、爱人者,人恒爱之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老师,就必须得有一颗仁者之心,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态。因为有爱心,才会爱生活,爱从事的工作;有了爱心,才能长智慧,有了爱心,你才会努力,才会勤奋,才会反思,才会坚持,才会成长……现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源于爱,是在爱中静心学习,尽心工作,用爱心回报社会。作为教育者,更是要懂得爱的教育,让孩子们理解感恩、付出、共情、才能培育出具有健全人格、品德高尚的孩子。在孩子们相处中,我总是从小事情影响她们,如果一起做实验,我会要求他们互相协作,人人参与其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高年级也可以辅导低年级的同学。慢慢的,孩子们学会了分享与帮助,手工课上,高年级的孩子主动教低年级孩子折纸船,科学课上,男孩子帮女孩子拧螺丝,体育课上,不小心打球撞到人,孩子们也会也及时的道歉,说一句‘对不起’。在爱中成长的孩子,一言一行,都会让人如沐春风。
三、做个课堂上的有心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故事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在日常的志愿者日志记录中,我也时刻回顾自己的得失,我渴望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所进步。我们也根据课堂反馈,及时调整课程,开设小游戏,促进课堂氛围。在有限的条件下,利用好资源发挥其最大优势。所幸孩子们对于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十分喜欢。接受知识的速度也比从前大大加强。
四、有爱心、耐心,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
十只手指头生伸出来有长有短,人的智力也是不等的,有差距的,也就造成了学习的差异。要想把孩子都达到统一标准是不可能,也就是说教好所有的孩子是不容易的。用统一的眼光看不同的孩子是不对的。要用不同的尺子来量孩子,发现孩子与与众不同的长处。千万不要用一把尺子来量所有的孩子,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里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爷爷奶奶年迈,他们并没有太多接触兴趣课程的机会,虽然教育资源相对城市的孩子有差距,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个性的发展和对于生活、学习的热爱。有的孩子擅长文学,有的孩子钟情舞蹈,有的孩子热爱体育……而我们能做的是保持他们的热爱,用耐心去教导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板。认真的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去奔赴属于自己的山海。
支教生活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成长行为,是我们与孩子们双向的选择与奔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孩子们在爱的沐浴中成长是我们志愿者不变的初心,也是此次三下乡活动的的意义所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87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