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是档案人的担当和使命。作为一名档案人,为培养担当、牢记使命、守住这份情怀,感受档案的独特魅力,7月19日-7月20日,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与“档”同行团队的七名成员在指导老师方鸣的带领下,前往苏州市档案馆,实地调研考察在新时代的要求下,特别是新修订颁布的《档案法》背景下档案馆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新变化、新面貌和新举措,以达到档案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目标。
走进展览,以实践抚摸档案的真实触感7月19日上午,团队指导老师带领团队成员们来到苏州市档案馆,正式开启了档案馆实地调查。
在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吴门珍档》陈列展览,整个展馆的设计遵循“大气、精致、深厚”的原则,让尘封的历史复活,让优秀的文化走进生活,团队成员第一次与档案零距离接触,同时充分运用视频、照片、档案复制件等多种手段,反映档案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文物价值。
团队成员参观了“建党百年,初心如磐”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览,以长三角地区我党的艰苦奋斗史为视角,用红色档案、图片、实物等展示了一个完整的长三角地区红色历史,让团队成员们深受教育。
馆内的宣传处长为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档案馆大力加强档案的对外宣传媒介由传统纸质向电视、互联网新媒体转型的新变化,档案宣传展览采取了新形式新手段,让团队成员对档案宣传利用工作有了更新的认识与感触。
历史回眸,感受档案编研的深度7月19日下午,团队成员来到档案馆的征集编研处,通过实地调研及访谈的形式了解目前档案馆内档案史料征集工作与档案编研和汇编工作的情况。
团队成员对征编处处长进行了现场访谈。她向团队成员门详细介绍了苏州市档案馆近年来的档案征集工作与档案编研出版工作,并且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档案馆编研出版的如《过云楼丛书》、《顾文彬日记》以及《贵潘友朋信札》等档案丛书,这些丛书全部装订精美,内容丰富有深度。此外处长还表示:“编研书籍需要完成策划、征集、点校等数量繁杂的工作,平均需要约三年时间。”这让团队成员感受到了档案编研工作的艰辛,但编研所带来的社会与文化价值又往往给这项工作带来魅力。
通过这样面对面真诚、深入地交谈,团队成员们真正了解到了编研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团队成员们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亲身体验,创新档案利用方式读万卷书,也得行万里路,理论与实际的交融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为了解锁档案开发利用的更多“秘密”。7月20日上午,团队成员与档案馆保管利用处的老师就本馆档案开发利用情况开展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李老师根据自身数十年工作经验,为团队成员们详细介绍了本馆的查档基本情况、查档方式、服务人员的分工与要求等。
团队成员为了更好地熟悉一般市民、学者等社会利用者的查档流程,以第一视角在档案馆一楼服务大厅查档窗口体验市民查档、预约阅览室、利用电脑检查档。沉浸式的查档体验不仅将课堂知识融入实际,也让团队成员切实体会到真实的档案利用工作流程,最重要的是使团队成员深入了解到了苏州市档案馆的档案开发利用情况,为团队进一步的调研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凝聚智力,推动信息化建设7月20日下午,团队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与档案馆信息技术处处长开展了一次面对面交流的座谈会,以便了解档案馆目前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架构、目前发展的趋势及开发难点,交流过后采用“一问一答”的答疑环节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便于理论与实际开展工作进行比较。
处长表示:“信息技术处更多时候是作为后台支撑,提供服务的,围绕满足其它部门的业务指导需求而开展工作”。并且与团队成员交流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难易点,提升团队成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座谈会后,团队成员走进档案馆机房实地参观学习,李处长向团队成员介绍了馆内机房的基本架构与组织情况,分享了技术设备运行和维护的经验,将课堂理论下沉,在实践中提升大数据时代下新“档案人”的专业素养,更是让团队成员坚定“档案人”的信念,担当“档案人”的重任。
亲临档案馆,团队成员们进一步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程序与档案开发利用的价值,同时带着新的学习目标向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向不断前行。在这里,看到了档案馆每一位档案工作者的严谨以及每一份档案的珍贵,这不仅是对工作负责的表现,更是对历史负责的表现。此次的实践调研,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写照,更是与档案“零距离”接触的宝贵机会。从书本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是这次“与档同行”暑期调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团队成员将在指导老师指导下,整理调研材料和数据,分析结合研究,形成理论研究调研报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89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