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附称“水果之王“,素有“肃之凝如水晶,食之消如降雪”之美。但反观当下,通过调研与考察,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原荔枝种植户把这“祖传家业”置于副手,转而投奔其他行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进一步探究荔枝行业销售、流通的痛点。7月13日—15日,集美大学“集智助农”实践队以“打通农产品进城之路”为课题,奔赴漳州进行社会实践调研。通过与果农、收购商、农产品交易市场的访谈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荔枝在销售流通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而中间环节多、运输成本高、销售渠道少、信息不畅通、过程损耗大等问题尤为突出。以下将做逐一列析:
1.中间环节多。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荔枝从种植户(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需经过五个环节,即种植户、收购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在这一流通过程中,每一环节都需要消耗一定成本,各级人员都赚取到一定利润。继而导致了消费者购买荔枝的价格昂贵,而种植户售出价格低廉的这一现象。据了解,市场售价每斤约10元的荔枝,种植户收入却只有每斤两元左右。
2.运输成本高。荔枝和其他水果不同,赋有一日变色,两日变味,三日色香味俱变的特点。因此,荔枝对于运输的时效性要求很高,既要保证荔枝货品完整,还需要进行低温保湿保鲜,所以,其运输成本自然要比其他农产品高出很多。另一方面,荔枝产地的众多收购商与销地的分销商单一对接,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独立的个体,产销两端没有进行集中发运,无法构成具有高时效的销售网络。每次发货的批量少,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小。在此情况下,较高的单位运输成本就无法避免了。
3.销售渠道少。据调查研究,目前九湖镇大多数种植户会将产出荔枝贩卖给当地的收购商,少部分会当地的水果市场进行交易或在当地支摊进行零售。对于收购商而言,其销售市场范围拓展缓慢,市场单一,大多是以靠外来客商收购外销的传统方式。没有稳固的销售网络系统,没有运用互联网这种新型销售渠道。
4.信息不畅通。由于产销供应链中的上下游各集联系不紧密,缺乏调控各方成员的核心力量,销售端的信息无法上传到上游环节,种植户缺乏对市场的掌控力,生产出来的荔枝无法顺应市场的需求,既而经常出现“丰年果贱”的现象,而在供应链的末端市场却无法得到满足。
5.过程损耗大。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荔枝产销供应链上收购商起主导作用,但由于收购商大多是较为零落的“散户”,缺乏专业的冷藏保鲜技术及意识,再加上冷藏设备不完善——现在荔枝的运输仍然采用“泡沫箱+冰袋”的保鲜措施,最终导致荔枝冷链从源头起始就产生了不必要的损耗。
针对以上五方面的问题,我们认为种植户可以联合建立具有合作社性质的组织,对种植户进行统一的管理、协调,培养与生产者有共同利益的经纪人,推销当地荔枝,同时合作社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往年荔枝销售情况,结合当年气候条件,提前对当年荔枝的成熟时间以及产量进行预测,做好销售准备;农户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销售渠道,可以与电商进行合作来拓宽销售渠道,拓宽市场范围;加大对产端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冷藏设施设备,减少运输过程的损耗;各收购商之间、分销商之间可以组成联盟的形式,满足货物的集中发运与运输线路的优化以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可以相互之间传递信息,实现横向信息共享。
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活动,可以在调研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于此同时我们也将更了解国情,继而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所做专题得出更切合实际的结果。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作出思考,给予建议,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让青春的智慧与力量,融入祖国伟大的发展蓝图。(通讯员 罗令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90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