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茫茫沙海”到“绿色长城”。几十年持之以恒搏击荒漠,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书写的绿色传奇,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也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蹚出一条路。
2021年7月19日,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前往治沙英雄牛玉琴的故乡——毛乌素沙漠南部靖边县金鸡沙村,聆听全国“防沙治沙英雄“牛玉琴深情讲述治沙故事。牛奶奶虽已年近古稀,双耳失聪,身体不再允许她像年轻时那样沙做床、天当被,一头扎进沙窝窝里事事亲力亲为,但是她精神矍铄,通过白板热情地与队员们开展交流。 谈到现在每天的生活,奶奶抱出一摞普通笔记本,这都是她在家写的回忆录手稿。据了解,昔日的金鸡沙村黄沙弥漫遮满天,老百姓是苦难相伴度年月。牛奶奶在无数人嘲讽的话语中独自前行着,不畏风雨,走过坎坷!功夫不负有心人,30年如一日,硬是坚持了下来,逼退风沙十余里。在她的影响带动下,周边群众纷纷投入植树造林,终于将当年的不毛之地,变成如今的“大漠绿洲”,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经济优势,积极践行着国家“既要绿水金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政策,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带动当地乡村农业、畜牧业发展!
“我自己治沙,我儿子也治沙,现在我孙子也治沙。这辈子我就干一件事——治沙造林。”牛奶奶欣慰地说道:“我治沙种树,不是奔着荣誉去的。最初就是为了吃饱肚子、摆脱贫困,把荒漠治绿了,把日子过好了。党和人民肯定我,给了我这么多荣誉,其实这是我的责任,我要当好致富的带头人,沙漠绿化的带头人。”牛奶奶告诉实践队员们,她与家人几十年如一日,与沙漠进行着顽强的斗争,积极寻找着更科学、更高效、更和谐的治沙方法。她的儿子张立强提出了“沙漠经济”、“沙漠生产力”的概念,不光要改善荒漠生态,还要产出经济要效益。
采访结束后,牛奶奶的儿子张立强叔叔带实践成员们参观了牛玉琴治沙基地展览馆,路上,叔叔自豪地介绍着,他正在母亲支持下进行林木多样化试验,在不同年龄段樟子松上嫁接油松、班克松、红松等,在半沙漠化、甚至是在原来的沙土地里种植欧李、榛子等经济作物。这些尝试既是为了解决在不破坏原有樟子松林的前提下,尽可能便捷地达成林木多样化的目标,同时也是试验有哪些经济效益显著的作物可以适应榆林的环境,为下一步的推广奠定基础。
牛玉琴治沙基地展览馆位于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基地”“延安干部学院党员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榆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榆林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通过参观,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在1998年,牛玉琴创办了“绿源治沙有限公司”,并建立了育苗基地。为支持全村人治沙造林,牛玉琴将自己培育的树苗无偿提供给乡亲们。在初步取得经济效益后,牛玉琴不忘家乡百姓,创建了“加玉林场”,创办了“旺琴小学”,成立了靖边县绿源治沙责任有限公司,带动和扶持了近百户群众通过造林治沙实现脱贫致富。牛玉琴用顽强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为保护和改善沙区生态做出了突出贡献,被授予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防沙治沙标兵等荣誉称号。
牛玉琴的治沙基地被评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基地,被确定为靖边县共产党员教育基地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之一。从1994年担任东坑中学的名誉校长起,牛玉琴每年植树季节都要带领师生植树造林,并向学生讲防风固沙、保护环境的好处,学校也将牛玉琴的林地作为德育教学基地。近年来,省市林业部门投资兴建了“牛玉琴治沙成果展览馆”,成为人们学习植树精神的场所之一。牛玉琴的先进事迹已被拍成电视专题片《牛玉琴和她的树》和电影《一棵树》,在全国播映。而牛玉琴几十年坚持造林治沙的精神已经深入人心,她坚韧不拔的形象像一座矗立在陕北大地上的精神丰碑,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91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