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的讲话精神,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巩固脱贫攻坚任务,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7日18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乡村扶贫振兴实践队赴安溪县龙门镇洋坑村“1977茶云故事馆”了解生态小院在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中的作用并参与座谈会,座谈会主要由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安溪茶学院党委副书记黄成茂主持,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院长戴永务、“安溪铁观音大师”刘金龙以及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所理事长何环珠及两队实践队队员参会,座谈会上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硕士生与安溪茶学院本科生相互交流,各自结合自己的专业提出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展开不同专业不同年纪思维上的碰撞,生态小院与高校的产学研融合,宽维度、多层次地共同指导大学生实践与创业。
好茶无国界。在生态小院1977茶云故事馆中实践队员了解到安溪铁观音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力。据了解,2009年,安溪铁观音被上海世博会评选为“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成为联合国馆专用茶和特许商品的供应商;今年7月2日,安溪铁观音又以公共品牌身份,入选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首位。一个又一个国际殊荣,让安溪铁观音逐渐为世界瞩目,也引起大家进一步思考如何扩大茶产业的发展,如何运用茶产业来实现乡村振兴。
茶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作为世界最大产茶国,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画卷,每一卷都飘着清幽茶香。从“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的经典论述,到“万里茶道”“茶酒论”“茶之友谊”等“茶叙外交”,总书记提出要总结经验,继续完善、巩固、坚持,“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为“中国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安溪茶学院戴永务院长提出乡村要振兴首先要产业振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民日报》把安溪的脱贫模式定义为“靠自己骨头长肉”,安溪作为“中国茶都”,扶贫脱贫的关键就是做足茶文章。安溪贫脱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建立“茶业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场等方式产生规模效应,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效带动了茶农脱贫致富,也推动了茶产业的集约化和现代化。其次就是在政府的帮助下打造品牌,通过品牌溢价来创造收益带动产业发展,进而带动乡村振兴。
“茶合作社”带动茶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安溪在茶业、果蔬、养殖、花卉、林业等众多涉农领域已成立1300多家农民合作社。在谈到茶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时,刘金龙大师表示传统小作坊日产茶量不及合作社,且质量不稳定。要想扩大生产,需要通过合作社的形式,通过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改变小作坊的形式,将茶农联合规模化,产生更高的效益。戴院长也表示茶产业将可以通过“规模化+带头人”的形式,通过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带动产业发展。
茶创新扩大茶叶市场
在交流的过程,针对如何更好地将茶叶在年轻人中推广的问题戴永务院长在座谈会上指出茶叶的两个方向:快消品茶与高端茶。要想以高校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认可茶,戴院长从茶叶的价格、茶叶品质的稳定、及饮茶时的便捷程度,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并且提到在茶叶年轻化推广的过程中寄希望于年轻人,可以通过茶馆的模式来带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针对此问题,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所理事长何环珠提出需要通过年轻人创新思考来改变年轻人对茶的固有思想,如发展“新式茶饮”、“地摊经济”,开展林下品茗等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茶馆的生态优势,以此实现茶在年轻人中的推广。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安溪茶学院党委副书记黄成茂建议大学生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可以通过“大手牵小手”的方式,把茶文化带到更多的学生群体中去。黄成茂书记鼓励当代青年人能够开拓思想,相互交流,为茶产业建言献策。
在我国,茶产业一头连着千万茶农,一头连着亿万消费者,是为茶农谋利、为饮者造福的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茶园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茶叶生产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3%,伴随“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茶产业发展翻开了历史新篇章,茶产业发展继续带动乡村振兴这条道路仍需当代青年携手共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94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