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佛科院学子三下乡:感银信情怀,继华侨文化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 作者:燃梦调研队

近日,为了更多挖掘银信背后的故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燃梦三下乡调研队前往四九镇五十墟儒笏村并于三益碉楼采访银信资深研究者李柏达先生。

李柏达是江门台山当地银信收藏数量最多的收藏家,曾捐赠新宁铁路侨批、驼峰航线侨批、飞虎队侨批等大量银信侨批资料,为银信侨批展览活动做出巨大贡献,大大推动了华侨文化的宣传。其著作《世界记忆遗产:台山银信档案及研究》获得“中国2019世界邮展大银奖”。

习近平在考察侨批文物馆时曾说:“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穿越百年,听银信中的故事

19世纪60年代,李柏达的高祖父李俊衍远渡重洋,赴美国参与修建太平洋铁路。20世纪初,李柏达的曾祖父李云宏赴古巴谋生。从那时起,家族里年轻力壮的青年便陆续外出谋生,李柏达的家里便出现了银信,这些银信见证了华侨的创业史和血泪史,是中国华侨史的真实写照。

李柏达说:“我们要从广义上理解什么是银信,在我身边的都是银信。”在排华法案颁布实施的背景下,华侨在海外艰苦谋生,所赚取的一分一毫都如数寄回家乡,支持家乡的建设,兴办学堂。所以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侨校、侨村和侨刊等都是华侨寄回来的银信的成果结晶,是华侨对建设家乡、建设国家的贡献,更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立足当下,感百年银信情怀

李柏达家里有银信侨批、家书近百封,在从下的耳濡目染下,李柏达渐渐地对银信文化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90年代开始银信文化的研究,他不在意任何的经济效益,一分钱一份心血地从外国人手中买回银信,他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研究能够聚集更多志同道合的研究者,他希望能够用祖辈艰苦奋斗的故事感召华侨回家,增强侨乡人民的自豪感、自信心。

李柏达表示:“每一封侨批就是一个心血,文化遗产我不希望它消失,因为它记录了一段历史,这是对祖辈的尊重。”

展望未来,继深厚华侨文化

近几年来,国家对侨批和华侨文化给予了一定高度的重视,让侨批和华侨文化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中。李柏达表示如果想要得到更多人的认同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同时我们应该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平台,做好侨批和银信文化的宣传,让侨批和华侨文化的研究走向社会。

最后,李柏达表示自己将会在侨批和华侨文化的研究上继续耕耘,希望在未来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侨批和认同华侨文化,让人们产生文化认同,继而让世界认同!

在采访李柏达的过程中,燃梦队员们“偶遇”了江门台山电视台,并且作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学子接受了采访。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将三下乡实践中的所感所想抒发出来,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大学生青年对银信文化的兴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99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曲园学子赴家乡实践调研,焕乡村新颜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实践对于深化认知的重要性——唯有脚踏实地、勤勉实践,方能拨云见日,使认识更加清晰透彻。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乡域筑梦实践团深知此理…… 牟桐慧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赴家乡实地调研,探索乡村治理奥秘

“努力晨昏事,躬行味始长”,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唯有通过不懈的努力与亲身实践,方能真正领悟事物的本质与真谛。在探索乡村治理这一复杂而多维的领域时,单纯的理论学习与间接经验远远不…… 牟桐慧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协同共治,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农村全面振兴与繁荣的关键性步骤。它要求我们在传统乡村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以提升治理效率与质…… 李鹏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乡村振兴,协同共治

乡村治理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这一宏伟蓝图的关键一环,更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得以稳固实施的基石。它关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以及亿万农民的福祉提升。在这一背…… 李鹏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乡村治理启新程,实践行动绘繁荣

2023年5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对外发布了关于加强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这份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出,加强乡村治理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面…… 华逢钰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村容村貌换新装,治理实践谱华章

2024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致力于构建一个既符合新时代要求又贴近农村实际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与模式。这一战略部署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 华逢钰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治理乡村展宏图,振兴家园谱新篇

既然已经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乡域筑梦实践的征途,那么无论前方道路如何曲折,我们都不能回头。这虽然是一件看似无比渺小的事情,但它所承载的意义却是深远而重大的。为了深入且全面地了解…… 王俊之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打造和谐美丽新农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之际,为深入洞察乡村治理中的组织协同实效与困境,曲阜师范大学乡域筑梦实践团于1月20日赴山东日照乡村调研。当地乡村景色宁静质朴,但…… 钟文粟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守正创新共度春节

中国青年网滨州1月19日电(通讯员牟璟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

知识收纳,书海“整”行

随着社会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承载着传播文化、服务大众的重要使命。为了深入了解图书馆的日常…

以普通话为帆,推动社会发展之舟

以普通话为帆,推动社会发展之舟(通讯员:姜戈翠)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言启星芒”实践队满怀热忱地踏入了山东省聊城市东…

以普通话为翼,助力乡村振翅高飞

以普通话为翼,助力乡村振翅高飞(通讯员:姜戈翠)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言启星芒”实践队满怀热忱地踏入了山东省聊城市临…

寒假社会实践 | “闽南科技学院青马工程”学员实践队:学谷公风范,启奋斗

1月18日,由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与闽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指导的“青马工程”学员实践队赴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谷文昌纪…

最新发布

青岛农大学子三下乡:情系石桥,为梦着色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在必行,知而后安”实践团带领团队于7月22日在济宁市石桥镇第一小学进行社会实践。实践团带领学生们走进了实验室,志愿者详细的介绍了托盘天平和显微镜的使用,并进行了观…
重回潮鸣志愿,体味南湖精神
经过嘉兴两日红色精神的感悟,南湖精神已经深入同学们的心间,为进一步深化对南湖精神的体味,在7.12我们团队在次回到潮鸣街道,参与社区的志愿活动,经过一天充实的志愿活动,同学们今天就将体悟用实际行动…
河工大学子南水北调社会实践:聚丹江之源,观浩汤水势
“调取丹江水入京,如椽大笔挥纵横”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宏大,为深入了解和学习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战略意义,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水一方”南阳小分队于2021年7月8日前往丹江大观苑对丹江…
稷下青年行实践团:踏革命故里,觅红色足迹
7月25日,山东理工大学稷下青年行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来到烟台市海阳市地雷战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活动。在建党百年之际,实地找寻革命足迹,感受海阳市红色文化底蕴,为日后的实践日程奠定基础。寻革命记…
湛江学子三下乡:观看孙中山纪录片,调研中山红色文化
大学生网报7月25日电(通讯员麦靖敏翟惠妮)2021年7月14日,湛江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临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原计划在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开展线下参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后因需配合中山市疫情防控…
湛江学子三下乡:知孙中山事迹,传承红色基因
大学生网报网中山7月25日电(通讯员梁泳诗梁峻源)因需配合中山市疫情防控工作,保障队友们的安全,湛江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临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队员们将线下走访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改为在线…
佛科院学子三下乡:听华侨青年企业家“根魂梦”,感华侨精神
2021年7月8日,燃梦调研队在蓬江区中信银行党史主题展览棺对罗达全先生进行了采访。此次采访我们主要围绕“觅侨乡赤子迹,承信建家国情”的主题,从罗达全先生收藏银信的初心、过程和展望三方面进行深入采访,…
洛阳牡丹瓷,匠心成精品
瓷器是中国的代名词,洛阳是唐白瓷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瓷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非遗精神”实践队于7月12日来到了洛阳市洛龙区牡丹瓷博物馆,在这里有许多令人惊艳的瓷器…
缅怀先烈 争做时代新青年
学好红色历史是为了走好未来每一步,领悟红色精神是为了不忘来时的初心。7月25日下午,洛阳师范学院蒲公英支教队组织当地学生开展“缅怀先烈争做时代新青年”的伟人“面对面”活动。首先,支教队员们详细了董…
【首次实践动员,激活队员动力】——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乡村“寄”“驿”实践队顺利开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深入发展,快递业的发展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与此同时,“快递进村”也成为了当前快递业发展的新方向。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健全城乡流通体系,加快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