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体悟海霞精神,理论联系实际,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青史·海霞”红色之旅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中国革命摇篮——温州市洞头区,在红色发祥地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进行了为期12天的“学海霞·讲党史·传递红色精神”实践活动。
7月12日,实践团师生参观了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从海霞之魂、海霞之路等四个主要方面出发,体会了代代相传的海霞精神。馆内,迎面是一尊造型为老中青三代女子民兵与解放军的雕塑,他们凝视着前方,服务国防、乘风破浪的形象完美诠释了“海霞精神”。
展厅中的每一张珍贵相片,每一篇文字记载,每一件历史遗物,都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大海边呦,沙滩上,风吹榕树沙沙响,渔家姑娘在海边,织啊织渔网……”电影《海霞》的插曲旋律萦绕在耳畔,留在每一位同学的心中。
实践团经过层层筛选,组建了一支纪念馆学生讲解团。意气风发的学生讲解员们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声情并茂的叙述方式,为开展党日活动的游学队伍带来新颖的“学生式”讲解,为传播“海霞精神”贡献青春力量,也达到了深入红色教育基地,下沉式、进驻式的实践锻炼要求。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学习连队诞生与发展历史及“海霞故事”,开启了学习红色经典的新途径。
但仅作为故事的复述者,无法真正感受“何为励志奉献,何为海霞精神”,实践队一行前往洞头先锋女子民兵部队,采访了当地女民兵,在她们的亲身经历中寻找“海霞”的身影。
7月13日,同学们通过采访深入了解民兵连的生活情况及工作感悟。一位年轻女兵讲述:“军事化管理和生活也许这辈子仅此一次,点点滴滴的回忆都深深印在心里了。”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她们在具备良好备战素养的同时,积极投身公益、帮助群众进行灾区重建、在国家危机险重时主动请缨加入抗疫防疫等等,并收获了值得一辈子珍藏的战友情。帅气昂扬的精神面貌不仅为方队赢得了“民兵之花”、“铿锵玫瑰”的美誉,更成为了守护海疆一道靓丽的风景。
而真正见到女子民兵连第一任指导员陈玉兰奶奶时,她不服输、不服老的精气神深深感动了所有人。陈奶奶带上党徽时,她的手微微颤抖,摩挲着胸前的徽章,向采访员娓娓道来:“20世纪60年代,大陆东南沿海形势严峻,洞头地处海防前线,长期驻扎着解放军部队。我们换上戎装,和部队实行军民联防,成立了一支女子民兵连。”
“我对这个民兵,实在讲是离不开。”这是陈玉兰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她将一生奉献给了民兵连,奉献给了这座岛屿。即使已到耄耋之年,陈奶奶还和其他的老民兵一起致力于志愿活动,成为洞头的“海霞妈妈”,将这片灿烂的霞光铺满整个岛屿。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女子民兵连的光辉历史已经载入史册。悠悠青史,绵延不断。实践团的学生采访员在走访中不断打磨采访技巧,由浅入深展现本区女民兵边海防工作成就,挖掘军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特色,通过微博、公众号等媒介讲好先锋女兵的模范故事、守卫海疆的海防故事。
如今,身为青年志愿者,实践团的一分子,我们要学史力行,争当海霞儿女、践行海霞精神,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优势海霞基因,做到兵撒百岛上、心聚旗帜下,争做新时代的“守岛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06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