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汉庄稼汉,武装起来千千万,侵略者他敢来,地上地下一齐打,四面八方齐开战,打他个人仰马翻,打他个魂飞魄散,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这一段充满昂扬气息的歌曲,描绘了冀中民众开展地道战、打击日本侵略者的火热场景。7月14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豫”上“京津冀”暑期社会实践队利用暑期时间,走进冉庄地道战遗址,感受当年抗战先辈不屈的精神。
践队员集合准备进入冉庄)1941年秋,冀中平原上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当时,日伪军不断发起残酷的“扫荡”,意图荡平抗日势力。艰苦的条件并没有让广大群众消沉,他们巧妙地运用聪明才智,利用地道战这种独特的战法,给侵略者沉重打击。冉庄,便是战斗激烈的一个村庄。在这里,聂荣臻元帅曾经亲笔题写:“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乃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带巧胜顽敌的伟大创举!”
千年古槐,锈迹斑斑的铁钟,记录着冉庄的烽火岁月。如今,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约20万平方米,仍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地下仍保留着当年的地道3000米。
地道里面有很多岔口,如果没有指示牌,也没有人带路,一不小心就会迷路。讲解员告诉我们,今天供游客参观的地道,已经进行了加高和拓宽,大部分人可以直着腰行走。不过,即便如此,在最矮处,我们仍需弯腰前行。越往深处走,便越觉得憋闷。
最早原生态的地道条件更艰苦。据介绍,冉庄地道一般宽0.7米至0.8米,高约1米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顺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由干线延伸出24条直线,直通村外何周边几个村,最后挖成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32华里的地道网。
地道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地道内设有指挥部、休息室、储粮室,设有路牌和油灯,还有地下兵工厂、翻眼、陷井等多处秘密设施。冉庄人民还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在墙壁、地面、井壁、牲口槽、炕面、锅台衣柜等不易发现处构筑地道口,并加以伪装,使敌人难以发现。据悉,抗战时期,冉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利用地道优势配合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打死打伤2100余名,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的称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小小的村庄,一群普通的百姓,创造出了神出鬼没的地道战,让日军最后“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书写了一段英勇不屈的抗战历史。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冉庄告诫着我们,只有牢记历史,才能走向和平,走向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06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