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5日,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申城红色“文物”调研实践团开展第一次社会实践调查。本次调查,实践团到达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一大会址,石库门屋里厢博物馆。
实践团于早上十点到达中共一大纪念馆,走进纪念馆,映入眼帘的就是序厅“历史选择 伟大起点”的三幅壁画——《日出东方》《民族脊梁》和《中流砥柱》。它们以祖国雄伟壮丽的自然山川、凝练文化精神的历史景观、见证奋斗征程的革命旧址艺术性地诠释了党领导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
紧随其后的就是展馆的第一部分“前仆后继,救亡图存”。这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人民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列强和地主阶级的压迫,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为了民族复兴,中国人民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苦苦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的历史序章。展馆中保存有太平天国时期奋起反抗的农民群众所使用的铜炮,刀,箭,枪和红漆皮鼓,实践团成员在参观中也加深了对这一历史阶段的理解,它启示着观众,如果没有先进阶级的指导,农民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第二部分“民众觉醒,主义抉择”则展示了新民主主义的曙光。其中最给实践团启示的就是《新青年》。《新青年》的前身是《青年杂志》,1915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从第2卷第1号起改称《新青年》。诸如慷慨激昂引领思潮的《敬告青年》,和标志着中国中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正式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都曾在该刊发表。它在思想文化领域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向传统的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战,引领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此后,五四运动又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人民大众追求真理和进步的伟大觉醒。在中华民族内有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沉重的背景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出现和同工人运动的积极结合,推动着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终于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实践团在本次参观中也有幸见到了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共产党宣言》,纪念馆馆藏了72个版本,全部展示,同时运用文物展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把故事完整深入地表达给观众。实物展陈的背景是三折LED屏幕,构成了三组互为呼应又相对独立的故事场景。其中“真理的味道”篇章讲述陈望道在老家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过于专注,蘸了墨汁当红糖吃粽子的故事。“信仰的力量”篇章讲述又新印刷所出版《共产党宣言》,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故事。“初心的守护”讲述共产党人张人亚和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守护《共产党宣言》等革命文献的故事。这些故事被刻画的极为深刻、生动,有大有小,有张有弛,在令人不禁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被革命战士无畏牺牲真理万岁的精神震撼的热泪盈眶。实践团在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面前久久驻足,流连忘返。
追随着革命前辈的脚步,下午一点半,实践团到达中共一大会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13名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同两名共产国际代表在只有18平方米的石库门客厅中相聚,翻开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页。让实践团久久不能忘的是会址讲述一大召开的过程的简笔画,它以风趣轻松的笔触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先辈们的工作艰辛却迎难而上的革命精神。
随后实践团进入石库门屋里厢博物馆,通过新天地的石库门“屋里厢”展示馆缅怀老上海,追寻历史回忆。通过分布在各展示点的多媒体、效果音响、馆内投影机,观众可以听到一个娓娓道来的二、三十年代上海中产阶级人家的石库门生活。随意走进一间间房间,其逼真的形象仿佛还原历史,让人犹如亲身经历这间房的主人当年的生活。实践团倘佯其中,只觉有限空间,无限暇思,让人深入深刻地理解浑厚邈远的党史和细语咿呀的弄堂生活。
实践团通过本次参访走近革命文物,深刻体会我们党了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九死一生到蓬勃兴旺的奋斗历程,也感悟到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意义和时代精神。正如习总书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度仍从容”的论述,新时代,我们少年人,当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用青春的力量书写新一代的传奇,传承红色精神,书写时代符号。
队员心得:观一大会址,忆峥嵘岁月
7月15日,我们社会实践小组前往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进行实践参观。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奔波,一片石库门建筑群出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我们今天实践参观的目标——中共“一大”会址。 怀着崇敬的的心情踏进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幅宏大的画卷,万里长城和北京天安门。之后就是中共一大代表群像浮雕,毛泽东,李达,董必武等十三位代表栩栩如生的雕像让我们的思绪仿佛跟随他们回到了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亲身体验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随后我们参观了“前赴后继,救亡图存”,“风云际会,相约建党”。“群星汇聚,开天辟地”等专题展区。通过陈列的大量文物和图片,我逐渐了解到了中共一大会址背后的故事。在那个中国近代最黑暗的时代,毛泽东等13名代表在会址中秘密开会,指点江山,慷慨陈词,指明了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纲领,并制定了党章,党的奋斗目标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党的诞生让当时处于黑暗和痛苦之中的人民看到了新的曙光和希望。 此次“一大”会址的参观实践让我感触很深,共产党员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了和平的年代,而我们在珍惜当下的同时还应该努力提升自己,做到为祖国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国家的富强需要我们去奉献。 (机械工程学院/彭鑫)
红色起点,接续光芒
7月15日,35度,我们社会实践小组成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途奔波,来到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因为是假期的缘故,所以来这里的人很多,排队的人群犹如一条蜿蜒的长龙,大家井然有序的等待进入纪念馆参观,即使是炎热无比的太阳,也丝毫不能消退人们对这代表着中国共产党起源的地方的热情与崇敬。 进入纪念馆后,我那因馆内清凉而逐渐放松的身体骤然间又紧绷起来,因为映入眼帘的,是两幅宏大的画卷,万里长城和北京天安门。整体鲜红的配色与代表共产党的党章相得益彰,令人热血沸腾。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逐渐的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起源时的微小、发展中的曲折、再到如今的繁荣与强大,自始至终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总有那么一群信仰坚定的人,甘愿为了国家人民的尊严与发展,抛头颅、洒热血。中国从未像今天一般离复兴之梦如此之近,这正是此间近百年的光阴中,无数先驱者前赴后继、舍身忘死的付出所换来的。 而如今的我们,则是接下先辈手中信仰之火的传承者,努力学习,甘愿为国家人民奉献一切,让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生生不息、红色之火成燎原之势,正是当下。 (机械工程学院/曹万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07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