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建党百年之际,在习近平总书记“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的殷切嘱托下,在苏州大学敬文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敬文书院青年学子在7月17日至24日间前往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中坝藏族乡红庄沟村开展支教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从江苏苏州到青海海东:双向奔赴的支教之约
红庄沟村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中坝藏族乡政府东南约5公里的山岭坡地,苏州大学敬文书院师生们从苏州大学本部校区出发需要跨越2143.4公里,辗转乘坐30多个小时的火车与大巴,穿过崎岖的山路,翻越数座大山才能到达这里。而这条自东向西的支教路,苏州大学敬文书院“格桑花开”支教服务团走了4年。
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莽莽大山盛开灿若云霞的格桑花。7月19日上午8点,在红庄沟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里,已早早挤满二十余名中小学生,他们的眼睛直直盯着窗外,看到支教队员们进来,齐刷刷站起来高喊“老师好!”
自2018年起,苏州大学敬文书院师生每年暑期走进红庄沟村开展支教、捐赠和扶贫扶智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把应急知识、文化体育、音乐美术、心理辅导、人工智能等“一对一”“一对多”公益课堂送进大山,帮助指导120余名学生。
“这是我第四年参加活动,每年刚放暑假的时候,苏大敬文书院的哥哥姐姐们就会来村里,不仅辅导暑假作业,还带领我们解锁一个个新奇的体验,去年因为疫情只能线上见面,今年知道他们要来,早早就盼着呢!”红庄沟村四年级学生赵延芳说。
现任支教队队长丁一凡谈起加入支教队的初衷,她表示,去年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孟玲玲带队来红庄沟村调研扶贫扶智工作,回去后她在年级大会上谈及红庄沟村孩子们对我们支教队的期待,那时我就暗下决心今年一定要来。今年我们如期赴青海与孩子们见面,这是我们的约定。
从丁香话剧到麦田党课:双向奔赴的党史教育
7月22日,苏州大学敬文书院、红庄沟村定点帮扶单位青海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药械管理中心、红庄沟村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苏州大学敬文书院支教服务团队员们以话剧的形式,生动演绎了苏州大学英烈丁香一生坚定信仰的故事,让英烈精神照亮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的心灵。随后,青海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药械管理中心副主任沈国金深情讲述了了红庄沟村的脱贫攻坚史,勾画了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同学们知道每天吃的馍馍怎么来的么?是由眼前的这一片麦子成熟后加工成面粉制作而得。看这株饱满的麦穗,要到这一步可不容易,要经过出苗、生根、长叶、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等步骤,每一步都需要农民悉心培育。粮食来之不易,同学们要珍惜粮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红庄沟村的麦田里,村支书赵双才正在向苏州大学敬文书院的师生们讲述小麦的一生。大家纷纷表示,赵书记用方言在麦田里上党课,感觉非常接地气,这是一次沉浸式学习的好机会,我们受益匪浅。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悠扬旋律在大山深处回响,全体以红歌快闪的形式,深情颂党恩,永远跟党走。
作为活动的主要策划者,青海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药械管理中心主任桑春表示,从丁香话剧到麦田党课,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共上一堂生动的信仰公开课,让青年学生在心中埋下爱党、爱国的种子,坚定服务乡村振兴的决心。
从课间案头到田间灶头:双向奔赴的劳动体验
今年暑期,支教队在红庄沟村开设“家门口的暑托班”,特别推出“点单式”课程,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小小金融家”“书法绘画家”“苏州绣娘”“运动小达人”等多重身份“下单”。课表设计聚焦“五育”并举,除了暑假作业辅导课程,还有丰富的拓展课程:党史学习、文化传承、科普教育、山坡音乐会、趣味运动会等。
每天上午课程结束后,书院师生们到农家田间地头,挖萝卜、摘包菜、采西红柿等午餐食材,与当地村民一起洗菜、切菜、生火、大锅炒菜,体验劳动的快乐。敬文书院支教队队员卢雅诗表示,我们教红庄沟孩子们科学文化知识,他们带我们下菜地劳动,让我们从课堂走向自然,从书本走向实践,这是双向奔赴的劳动体验!
“出发前,我们支教队员们做了大量功课:了解当地的自然、人文、教育环境,根据当地气候准备生活物品,学习授课的基本技巧,精心设计课表。尽管如此,仍遇到“水土不服”的状况,要过高反关、洗澡关、睡觉关等,但我们一一克服。书院院长钱振明在出发前对我们说:‘支教的关键词是传承,希望这场跨越2000多公里的支教接力,实现苏州大学敬文书院学子和青海红庄沟村的孩子们的双向奔赴,共同成长。’年年格桑花开时节,我们如约而至。”苏州大学敬文书院支教队带队老师周彤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08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