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课堂结束之后,我便对第二次与夏令营的同学们相见感到无比的期待。这一次我结合上节课的经验做了更为充足的准备,希望能带给孩子们更好的夏令营课堂体验。
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我为大家准备了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小检测,也就是《关雎》的部分填词。我本来的心理预期其实不高,因为《关雎》的背诵对孩子们来说其实是比较有难度的,而且夏令营期间活泼好动的孩子们也不一定记得复习。但是最后大家回答的效果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大家很积极而且基本都能回答上来,除了一些有些可爱的小错误比如说把“左右芼之”写成“左右笔之”,这是一些高年级学生也会犯的迷糊,刚好可以告诉大家这里两个形近字的不同之处。课堂上常常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有些同学们的回答其实是更富有联想力的,有的时候触及我的知识盲区,我也非常乐意让同学们做小老师,为我和其他不了解的孩子科普他们所熟悉的领域。就像我问到大家对于“蒹葭”的初印象,很多同学和我的想法差不多,就是感觉像是身边的某种植物。但是也有同学提出小游戏里也曾有过“蒹葭”的角色,热心地为大家进行了相关科普,令我也学到了有趣的新事物。我一直比较提倡让同学们去做课堂的主宰者,就是我愿意跟着他们的思维去发散。但是经过两节课我觉得我的课堂规划在这方面还是做得不够好,虽然课前大纲为同学们准备了发挥的空间,但是到了实践的时候给同学们自由发挥的时间就会被压缩。而且我为了吸引孩子们的上课兴趣而选择上课为大家展示的一些小视频,因为趣味性不太够,所以我个人感觉并没有达到令同学们注意力集中的效果。我认真反思了这一问题,决定在下次课堂减少小视频的数量而提高其质量,偏重考虑他们所在的年龄阶段更容易接受的音乐舞美是什么样的,努力让同学们在喜欢的形式中得到更多收获。
以前我不太知道我能够在和孩子的课堂互动中收获到自己本身不了解的事物,支教夏令营的课堂体验让我真正明白了“教学相长”没有限制条件,大爱能化作原动力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文/王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11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