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8日上午,广东海洋大学“星火凌云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广东韶关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大村),在这里,遇到了同来大村基地参观研学的广东工业大学“筑觉学社”的成员们,并就大村未来的发展建设问题与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旨在积极响应2020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要“大力保护传承红色文化,建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立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号召。
星火凌云队的队员们在与同来大村基地参观研学的广东工业大学“筑觉学社”的成员们交谈的过程中得知:由广东工业大学的朱雪梅教授带领的团队规划完成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大村)的多个工程项目计划。目前第一期工程项目计划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且取得的成果良好。筑觉学社”团队作为广工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公益团队,将在未来大村的二期工程中继续添砖加瓦。
之后,星火凌云队的队员们与广东工业大学“筑觉学社”的成员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充分交流了双方关于大村基地未来建设的意见。在探讨过程中,两队以不同思路创新、稳步、细致的推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建设。
图为星火凌云队队员、广东工业大学“筑觉学社”成员及邓主任的合影。
到了下午,星火凌云队的成员与邓主任一起采访了有着61岁党龄的张六凤老奶奶。张六凤老奶奶,中共党员,党龄61年,在8岁时见证了岭南大学,东吴大学等学校的搬迁。
在与老奶奶的交谈中,我们又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岭南大学和东吴大学的历史。据老人回忆,当年因广州沦陷,大批高校转移搬迁,大村因交通便利(位于粤汉铁路旁,距离最近的仙人庙站,距大村站仅约1公里),物资运输便利,且地方安定,大村迎来了岭南大学和东吴大学的搬迁。当时大村提供给岭南大学大批场地,在建设时使用泥巴、稻草、竹子等材料搭建房屋,而在屋内泥泞,便用树叶混在其中,虽简陋但依旧挡风挡雨。
每当回忆起这些事情,这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老奶奶还向队员们展示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拿出这枚奖章的时候,老奶奶说:“我是61年党员,我是这里最长的党龄的,我有党的五十年勋章”,老奶奶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这便是一位朴素的共产党员所感到最开心的事情,星火凌云队的队员们也能感受到这对于老奶奶来说是一份多么巨大的荣誉。也正是因为有张奶奶这样的共产党员不断奋斗与拼搏,才能有今天中国这样的强盛与繁荣。
图为张六凤老奶奶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后来,张奶奶邀请星火凌云队的队员们品尝了大村的独特美食——糍粑,这糍粑里蕴含着张奶奶的辛苦,蕴含着大村的传统,也蕴含着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这一路发展的艰辛,吃起来便是额外的香甜。星火凌云队的队员们和张奶奶告别,张奶奶临走时还给队员们拿了好多的糍粑,让队员们带在路上吃,张奶奶的盛情好客让队员们深深的感受到大村这片土地上民风的淳朴。
图为星火凌云队的成员和张六凤老奶奶的合照。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活动,为使大学生充分了解抗战时期华南高校在粤北地区的教育历史、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平台和途径,更为当地研学基地建设、宣传添砖加瓦。以青春奋斗之姿,追寻先烈的足迹,踏上新的征途。但是在建设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道路上,仍需要多方的协助与努力。上至政府部门,下至基地村民,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建设最富有红色教育精神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付出努力的每个人,其精神便是那夜空中的颗颗繁星,照耀着后来人前进的道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青春的力量在接续奋斗中始终激荡。星火凌云队的队员们虽只是广大青年中的小小一员,但也会矢志不渝,艰苦奋斗,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12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