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发展,养老有了许多新的变化。比如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不断开发,因此,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要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如何让老年人能享受到这些新变化带来的便利,而非“迷失”于智能时代,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老骥“有”枥实践团于2021年7月16日—7月24日,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古城街道弥景苑、枣庄市滕州市金桂园康养中心、烟台市莱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开展了“栋国系民科技兴,情结老年温情浓”社会实践活动。
未雨绸缪,提前谋划
在实践的前期谋划时期,老骥“有”枥的成员做好准备工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明确团队成员的分工,认真查阅相关材料。首先了解党和国家相关的文件和要求,广泛查阅资料,明确在智能时代对老年人的要求以及对老年人的政策,初步了解老年人在智能时代面临的现状。结合文件要求以及实际情况制定采访提纲,参考同学们的意见,接受老师们的建议,多次修改完成。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此次对老年人的智能生活的调查成员们只能分头实践。在实践正式开始之前,成员们提前与实践地点的负责人取得联系,与其进行沟通,确定实践的时间,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实地调研,明确现状
为了了解老年人在智能时代的真正的状况,和为了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发展,2021年7月16日—7月24日,老骥“有”枥实践团队的实践成员分别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古城街道弥景苑、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金桂园康养中心、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社会福利中心进行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来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坐在他们的身边,陪老人们聊天,了解他们关于现在智能时代的看法与感受。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了很多便利。不过,现在看似越来越方便的智能时代对那些学习手机功能比较慢的老年人来说却显得有些残酷。由于年龄原因,长辈们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远不及我们,对于智能手机各项功能,无法快速熟练掌握。老年群体属于“数字贫困户”的集中人群,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在日益智能化的生活中几乎寸步难行。技术日新月异,更新迭代快,年轻人尚且难以适应,而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使用新技术的门槛更高。尽管每天有各种技术产品面世,但很少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市面上为老年人设计的产品,大部分出自年轻人之手,或许忽略了老年人的某些特定需求。另外,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对技术的需求低于年轻人,比如点外卖、使用打车软件。再加上,社会上还有一些人打着“高科技”的旗号坑蒙老人。久而久之,老年人“不适合、不喜欢、不想要技术”成为某种共识。技术在加速飞奔,老年人成了被甩在后面的一群人。当老年人发现,技术越来越多介入日常生活甚至说无处不在时,他们奋力追赶,却早已气喘吁吁。
总结成果,提出建议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20条具体举措要求,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医疗机构、相关企业要完善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畅通家人、亲友、家庭签约医生等代老年人预约挂号的渠道。医疗机构应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人工服务窗口,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就医指导服务。近年来,拒收现金的事情屡屡被报道。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针对现在出现的歧视、排斥使用现金等情况,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中国人民银行将全面开展拒收现金集中整治和长效机制建设工作。今后将强化日常监管,通过暗访、巡察等方式开展摸底调查,建立违法主体名录库,进行重点跟踪,对涉及公共服务和民生、公众关注度比较高、影响范围比较大的一些拒收现金主体,依法依规予以严肃惩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15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