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留守儿童不再是只存在于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在许多经济发达的城市中,也出现了“留守儿童”——“城市隐性留守儿童”。为了调查留守儿童的现状以及留守儿童对目前时代发展的了解情况,7月16日至7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微光点爱实践队队员来到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以及枣庄市滕州市羊庄镇,就调查留守儿童对目前时代发展的了解状况问题展开此次社会实践活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去实地调查之前,实践队队员分组进行访问群众、查阅资料、上网搜索、调研规划、预案策划等准备活动,为后期现场采访提供了实践基础。
亲子分离状态引距离
实践队队员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因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其心理、性格等方面产生不良变化,一些缺少父母监护的留守儿童,容易表现出上课开小差、学习不认真、学习成绩差等缺点。
结合对留守儿童的实地实时观察发现,处于道德教育“真空”状态的留守儿童在行为表现和思想认识上会产生偏颇。在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比较调查之后,发现留守儿童的幸福感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在自我评价方面也低于非留守儿童,而在身心负担方面,高于非留守儿童。原因在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外地工作,亲子分离状态,弱化了家长对留守儿童心理的
教育影响力。
隔代抚养“隔辈亲”
通过采访张奶奶,得知一户人家的留守儿童是由家中的老人抚养长大,一般这种家庭的男孩大部分性格会变得放纵任性,而女孩的性格越来越自卑沮丧。原因在于老一辈人的教育观念已经与时代脱节,他们对孩子的抚养观念还停留在吃饱穿暖这些基本的生活需求上,根本不会关注儿童的心理感受与需求。在一些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老一辈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老人们对男孩的过度溺爱会导致其出现放纵任性等不良心理特点,对女孩的冷淡态度会导致其出现自卑沮丧等不良心理特点,这些都会影响留守儿童心理的良性建构。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受天性的驱使,常常沉浸在童年游戏带来的乐趣里,再加上儿童自身还未形成足够的自我约束能力,久而久之便出现了贪玩厌学的现象,家中老人不以为然的态度,使得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不过好在,爷爷奶奶是孩子与外部沟通的桥梁,留守儿童可以从爷爷奶奶嘴中得知当今时代发展现状。
学校教育人文关怀很重要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最好的合作伙伴我们常常提到要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在现场,我们采访了一位九岁的小朋友,从他口中我们得知学校会配备专门的具有心理学知识的老师,当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时候,可以随时去找老师谈心。老师作为留守儿童的“第二父母”,倘若不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母爱”关怀,学校方面倘若不摒弃只有高度没有温度的“寒性教育”,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就缺少了保障。
提出建议
父母在儿童成长期间的“离场”,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教育遗憾。虽然父母不能陪在孩子的身边,但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父母可以借助网络和自己的孩子搭建起一座桥,跟孩子约定通话时间,每周定时定点、保质保量的与孩子进行交流。相关部门要加快研究异地求学,异地落户,异地高考等民生问题最大限度的简化放宽异地求学的流程和条件,让儿童无论身居何处,都可以不受限制的享受国家教育资源。
总结反思
家庭教育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都取代不了家庭教育的作用。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单单依靠一方力量就可以解决的,需要依靠社会各方的力量来合力解决。只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问题,让留守儿童紧跟时代发展,就可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心理品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15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