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竹林碳储量对失管年限的响应机理,生态学院“筑生态之基,赴竹林之音”团队于7月13日至7月19日,来到丽水市遂昌县坑口村展开调研,主要围绕不同失管年限下毛竹林的不同生长部分对应的不同机理,同期开展毛竹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鞭的数据测量收集工作。
遂昌县坑口村是一个环境相对闭塞的小乡村,山林面积约为16346亩,但其中耕地面积只占1016亩,当地村民利用天然山势地形,发展梯田种植模式,播种类型以茶叶、杂交水稻良种为主,同时肥沃的山地资源也给毛竹林的种植和售卖提供了条件。虽然这个小村被群山环绕,但是棵棵挺拔的毛竹,棵棵破土而出的竹笋,给它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潜力。当地成立了多家竹笋生产合作社,通过高效合理的生产模式,将毛竹整个生长过程中的产物都发挥到最大的效能,进而完善毛竹从生产到销售的整条生态产业链。
当地毛竹林的妥善种植及经营管理,直接关乎到村民的生活水平。本次调查我们深入到无人问津的竹林,在郁郁葱葱的竹林间探究自然所赋予人隐藏的发展机会。由于竹林中地势崎岖,易滑落的险坡,蚊虫,烈日以及因为高强度测量而带来的身体不适,都加大了我们的调查难度,但我们都没有放弃,努力克服,彰显出青年人的昂扬斗志。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在当地经验丰富的农户的帮助,我们学习测量方法,收集了不同失管竹林的地上部分数据,如枝下高、株高、胸径、冠幅等以及地下部分数据,如竹鞭节长、节数、直径、长度等。队员们纷纷表示,实践出真知,课堂所学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此外我们还分析了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关系,将采集到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根系的活性、酶活性等测试,从而进一步推断失管年限对竹林碳储量的响应机理。在经过分析研究后,我们拟定出合理的调控手段让失管竹林的重获价值,并有效促进竹林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精通专业知识的学生和当地经验丰富的农户,二者的结合摩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对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也是可增益良多,而对学生的学科研究和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也有了更加生动鲜明的目标和方向。
“两山理论”是我国一个重要发展理念,其中可持续性发展就是一个具体的实践方向,其根本目的旨在持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打造生态文明发展的新范式,这是对自然和人类,发展与保护等“对立面”的深刻认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精髓要义,发展中地区在利用当地资源收获金山银山的同时,应当对绿水青山进行保护和传承,传承既是一种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行为,利于子孙后代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同时也是一种利国利民的发展理念,提升中国综合实力的同时造福数以亿计的炎黄子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18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