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6日,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寻找星光”暑期社会实践队伍为探索光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了解人光污染是否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在指导老师王民老师的带领下,从西安出发赴内蒙古开展了为期六天的实地调查研究。
团队成员一共有九人,人员来自物理学院、航空航天学院、玛丽女王学院以及动能和材化学院。队员们对光污染都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与认识,可以较好测出光污染的基本数据以及探究到光污染的影响。实践队此次社会实践的主要地点在呼和浩特市中心以及内蒙古的辉腾锡勒草原。
实践队员主要通过天文学方法,以望远镜、肉眼和摄影机相结合,来统计天区中的星座,星系和星云的数量来判定此处的光污染程度。在对比不同地区的数据时,会选取相同的天区以及相同条件下观测或者拍摄出的数据来做对比,以确保实验的控制变量原则。为确保数据的科学性,首先要获得黑暗夜空环境的实验数据作为基准。7月8号上午,实践队从呼和浩特出发,前往察哈尔右翼中旗的辉腾锡勒草原。
历经半天奔波,成员们终于抵达了草原,此时离日落只剩下不到两个小时。为了补偿由于火车晚点近6小时造成的时间损耗,队员们克服疲惫,在热心的内蒙同胞(为内蒙同胞点赞!)的帮助下,将器材运到山上测试点,并抓紧时间在日落之前组装和调试好观测仪器,为晚上观测和记录数据做好准备。
图为队员们争分夺秒安装和调试测试仪器。
终于,在日落前队员们完成了仪器的安装和状态调试,在兴奋和憧憬中等待夜幕来临。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夜空开始向队员们展露它的真面目。正当队员们准备开始采集数据时,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了。当地居民为了吸引游客,促进经济发展,会在晚上放烟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以测试活动不得不一拖再拖。直到快12点,居民区活动结束,才开始正式观测和数据记录。草原上昼夜温差大,夜晚山风十分猛烈,队员们普遍没有准备足够的保暖衣物。但是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打击队员的热情,老师和队员们互相鼓励,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守阵地,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宝贵机会,坚持观测和记录数据。
图为队员们正在努力得进行观测数据记录。
随着旭日东升,星群隐去,终于结束了基本观测任务。队员们拖着疲惫的身体,扛着沉重的仪器,一边返回基地,一边兴奋的互相交流心得,描述着内心的震撼和激动。
图为草原上的日出队员们在朝霞中离开实践的地方。
实践队的第二站是前往呼和浩特的城区,在其市中心周围按照同样的方法调查其周围的光污染程度。同时队员们在调查的过程中还会通过线上线下发放问卷的形式向居民调查人们对光污染的了解程度,以及光污染是否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作息。
在呼和浩特的第一天,实践队前往了呼和浩特最繁华的中山西路进行调查,因为那里不仅是市中心,同时也是光污染最密集的地里。队伍将会在这里调查此处的极限视星等,指定天区的可视星数,同时观察主要产生的光污染的原因。
图为繁华的中山西路,来来往往的行人与行车凸显出此处的繁荣。
实践队兵分三路行动,一路前往,离市中心不远的呼和浩特大学城,因为那里主要是居民区,在此处进行问卷采访能更好的了解光污染。
其他两路分别前往距离市中心稍远的乌兰夫纪念公园与大召无量寺调查,调查的形式也与上述方法相同。队员们将把这三处采集的数据与市中心做对比,研究距离与光污染强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居民区与市中心远近会否影响人们的生活。
图为队员们在草原上的合影。
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实践队的每个成员深切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同时也不免为此感到担忧。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们已经很少能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象,在科技日新月异的21世纪,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它们散发的光芒(光污染、人工白昼)使得这种纯净的黑暗环境越来越少,甚至有可能减少了一部分生物的栖息环境。这警醒了实践队每一位队员,在科技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毕竟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可持续发展才是长久之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26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