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粹,承匠心——人生几“核”
非遗嘛?脑海里浮现的似乎都是苏州园林的风亭水榭、吴侬软语的戏曲咿呀,或是重岩叠嶂间的婉转山歌、广袤草原的豪迈呼号……而在我生长的地方,辽阔的东北大地,除了二人转等民间艺术,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国家级非遗——大连核雕。
“明有奇巧人,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不知大家可曾为《核舟记》中融万景于方寸的核舟所震撼,殊不知这刻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核舟不仅存在于书本古籍,也存在于每个大连人的记忆中。“大连核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盛名,其巧夺天工的精巧技艺,传承古韵,亦不乏创新。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大连的非遗文化,我来到了大连市文化馆,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非遗展馆。走进非遗展馆,第一个跃入眼帘的便是核雕展览。不过寸长的桃核,融汇了众生百态,形态各异、手法精妙的雕刻给人一种“掌心世界”的感触,发出人生几“核”的感叹。
仔细观察展台正中央的“核舟”,船上远不止东坡、鲁直、佛印三人,粗略数来竟有九人!根据解说员介绍,大连核雕代表性传承人韩志耀自幼师承家艺,依据明代《核舟记》的文字记载,创作出“核舟”,并在此作品的基础上,重新创作加大了工艺难度,八扇窗进行镂空处理,诗刻在船背上,舱内加刻了吹箫人、书童、客人等,人物达九人之多,比原“核舟”多出4人,比文献记载的“核舟”更加完善。船上人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船身花纹繁杂交错,令人叹服;船背两句对诗字迹娟秀而清晰,仿佛穿越了时空,由古代匠人细致雕刻,其字迹经历了时间的淘洗,其技艺经历了代代后辈传承,历久弥新。雕刻师傅的每一刀凝结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匠心,其技艺传承更是令人叹服。
小小的核雕融合了人生几“核“,是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与优秀品格的传承。在当今的”传统文化热“的浪潮下,非遗展现了勃发的生命力,同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我们更加重视非遗、保护非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以传承非遗文化、弘扬非遗精神为己任,担文化之任,长民族之魂。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35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