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瀛湖风景区谈对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的心得与感悟
西安外国语大学青年志愿者总队调研队何婧
7月20日到8月5日,西安外国语大学十四五开局之年生态换新颜(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及特色产业探讨——以安康市瀛湖风景区为例)三下乡实践队赴安康市瀛湖风景区开展调研活动。通过查阅资料和调研队拍摄的影像资料,我深刻感受到了瀛湖风景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这离不开朴素的中华人民的接续奋斗,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特别是党组织的全面帮扶。对于其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大学生也应当担起责任,对问题多加关注。
安康是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10县区均为贫困县,其中汉滨、紫阳、岚皋、白河4县区属深度贫困县。调研队来到安康时,无法想象这个地方之前的贫困面如此之最广、贫困量如此之大。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安康的脱贫攻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通过采访,当地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中老年人在当地的合作社工作或在景区内贩卖商品,有一定的收入以供生活。当地也有针对危房的易地搬迁安置点,一栋栋白墙青瓦的新房格外引人注目。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个人间奇迹是用中华人民创造的。能够达到这样的脱贫成果,离不开当地人民的努力奋斗。乡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长深和安康培新彩叶家庭农场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曹仲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曹仲良叔叔从事农林产业已经有十余年了。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很多麻烦,比如:种子不成活、容易坏死、找不到买家、资金无法周转……但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去观察、改善,一步步培育新的优良的品种,使自己的事业逐渐走上正轨。在他身上,我除了感受到中国农民的淳朴善良,吃苦耐劳,也体会到他的坚持和家国情怀。他通过自己的产业,先富带动后富,为当地百姓创造就业岗位。除此之外,曹仲良叔叔把自己的农耕当作一种传承,他的孩子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家人都热爱于生态园林的建设。正如陈忠实在《白鹿原》当中写到的:“耕织传家久,经书济世长。”对于曹仲良一家来说,农耕事务可以使他们一家安身立命,但对他们来说,他们的农耕传承不仅停留在技艺的传承,他们已经把农耕化成经书,化成精神,使家族在世间传承不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减贫扶贫,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扶贫开发道路,各地都有自己因地制宜的脱贫方案。当地政府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在全国贫困县脱贫的经验上,依托瀛湖风景区碧水蓝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汉滨区瀛湖镇党委书记王小龙提出:“建设湖光山色新瀛湖,打造农旅振兴第一仗。”包括提出“旅游+体育”的发展方案,依托十四运会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后续安排完善的体育方面建设,充分利用了景区空气清新,氧含量高的特点,走出自己独特的脱贫路。身为大学生的我们,通过此次暑期“三下乡”调研活动,亲身体会了我们脱贫攻坚的成果。让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54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