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师学子三下乡——聚焦乡村振兴,感受乡村变化
(通讯员 刘昭薇)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及相关扶农帮农的政策下,当今农村已经在多个方面得到了发展与改善。为感受乡村振兴下的乡村变化,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归去来兮”实践队队员前往乡村进行社会实践与调查。
7月22日,社会实践队队员前往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部分社区开展社会实践的问卷采访调查。本次社会实践通过走访调查、填写问卷以及拍摄记录等方式进行。社会实践前,实践队队员进行合照及相关工作的安排、规划,选择既方便又高效的时间方案。因疫情防控需要,按照实践队队员不同的家乡所在地进行任务的分配,并且提前拟定好需要调查的问题的详细内容,确定调查内容贴合实际状况。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队员走访农户,通过采访以及调查问卷进行实践调查,感受乡村的变化。
在走访过程中,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乡村的变化。第一是村庄内整齐排列的房屋,每列房屋排列整齐划一,充分利用村内的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的同时也使村内的道路更宽,方便村内人的出行,使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使人眼前一亮,提高村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另外,村内的房屋外墙涂刷了相同颜色的染料,使村内的房子相同色系,使村庄看起来更加整洁整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村内部分胡同较窄,不方便通行和进行道路的休整,除此之外,仍有部分农户的房屋不符合村内整改的要求,相关整改的补贴也并不能满足农户搬迁建房的要求。第二,村内的环境得到了改善,在村庄内的不同区域,合理安排垃圾箱的放置,使一个垃圾箱所能辐射的农户最多,并且,会有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垃圾箱内垃圾的清运,这切实的改变了乡村之前垃圾遍地,恶臭漫天的恶劣状况。同时,减少了村庄内排水沟堵塞状况的发生。第三,乡村厕所林立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农户在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将厕所安装至自家院内,减少了厕所占地,给大部分村民带来便捷,但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部分村民并不理解、不支持,所以仍需进行思想开导和教育,不断提高和改善乡村环境,提高村民的思想教育水平。第四,乡村的文化基础建设得到完善和发展,多数村庄设有广场,里面有相关的锻炼及娱乐设施,丰富了村民的生活,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幸福指数。但是,仍有少数面积较小、人口较少的村庄缺少该类设施,此现象受到相关村庄村民的强烈反应与不满,认为应进行改善与提高。相关部门应该坚持政策公平,使相关乡村得到应有的基础设施。
在走访期间,随机挑选了个别农户进行了问卷的填写和调查。问卷调查填写人员男女比例相当,多为务农人员,个别为学生,多数人年龄为35岁以上 ,虽然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实施,乡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多数村民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了解较少。这表明,虽然部分优惠政策已经落实,但是并未向村民普及相关的政策,应在政策落实的同时,使村民了解相关的政策,而且,这也有利于村民对于相关人员的监督以及对政策的落实情况的监督。在农村发展中,主要存在现行出台政策不易落实、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以及稳定就业难以吸引人才回流等问题。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将家里的耕地交给老人或承包给他人耕种,因此,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而年龄较高的人,无论是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还是对于相关政策及补助的理解能力都不如青壮年,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的发展另外,村民认为家庭的生活费用、教育费用以及农业或其他投入的负担较重,在家庭支出中的占比较大。并且,部分村民表示,在乡村振兴中,乡村道路、绿化面积以及医疗保障仍需改善。在乡村文明文明方面,绝大多数村民认为完善文化设施是促进乡村文明建设最有效的方式。由此可以反映出,乡村的文化类基础设施仍需完善,乡村的环境仍需改善,切实提高村民居住的幸福感。
在实践活动中,各实践队员分工明确,互帮互助,圆满完成实践任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56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