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暑假社会实践】承文化经典,传创新火炬
为了承文化经典,传创新火炬,曲阜师范大学一脉文化——薪火“乡”传实践队队员来到山东省潍坊市年画展览馆,学习、了解与传承杨家埠木版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一种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传统民间版画,其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每年春节年画题材都会更换一次,许多新思想、新事物出现之后,马上就能够在年画中反映出来,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进步年画题材缺乏新意,人才更是匮乏,现在除几位在世的老艺人,能真正掌握木版年画技艺和精髓的接班人,几乎没有,从而影响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承和生存,因此,实践队员来到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木版,进行关于木版年画的社会实践,希望在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扬中贡献大学生的力量。
首先,实践队员来到了杨家埠民俗大观园进行观摩,在这个占地十六万平米的潍坊市寒亭区传统文化“聚居地”容纳着本次我们调研的目标——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初入大门,目光不由得被代表着潍坊市寒亭区传统的大型雕塑所吸引,夸张粗犷的造型却在细节中体现出杨家埠人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所谓大巧不工便应是如此了吧。
移步前行,一幢幢仿古建筑的年画作坊引入眼帘,步入其中,古色古香的木桌,墙上的装饰性年画都在无言中宣示着自己的骄傲,用于印制的草刷工整地摆放在木桌上,油墨仿佛仍在流动,在这油墨中流动不息的大概是那杨家埠人传承已近七百年的年画精神,与其说是传承下的一种艺术形式,不如认为这是一种世代相传的坚毅精神。这些用具已经不会再用来印刷年画,之内传承的文化气息如同“余音绕梁”般在其上翻滚不息!
其次,实践团队进入年画展览馆,在年画展览馆实践团队得以系统地学习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的发展史,在时光轰隆的车轮下年画作为一种精神支柱、精神传承一直在滋养着世代杨家埠人,那一张张门神年画,一张张寓意着“年年有余”的胖娃娃抱着个头与娃娃相仿的鲤鱼年画,还有着以除夕年为主题的各种丰富的传统文化年画。
最后,欣赏年画的同时也更多地了解到了很多已经鲜为流传的文化娱乐活动。在数百年的历史传承下,年画文化形成了许多流派,在时代不断发展下这些流派也将木版年画文化发扬光大。
据实践队员了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在贴杨家埠年画的已经很少了,农村也几乎不在贴这种年画,过年回家几乎都是贴一副春联或者福字。可能唯一还能看到的就是“灶神“这个年画了。随着社会进步年画题材缺乏新意,人才更是匮乏,现在除几位在世的老艺人,能真正掌握木版年画技艺和精髓的接班人,几乎没有,从而影响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承和生存。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山东省潍坊市的杨洛书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18年5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杨家埠木板年画入选。杨家埠年画历史上曾改革创新,从而发扬光大。也希望今天的杨家埠年画也能更好地适应人们已经改变的欣赏习惯,做出更好的艺术作品,很好地传承下去。
访问结束后,队员们对杨家埠木版年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清晰的认识,相信通过队员们的访问和接下来的活动,可以更深入的进入木版年画文化深处,探寻其内在更多的价值,帮助杨家埠木版年画更顺利地发扬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59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