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学子三下乡:让学子回归家乡,让教育点亮希望
西安外国语大学青年志愿者总队调研队高乐
7月21日中午西安外国语大学青年志愿者总队2021暑期“三下乡”调研队来到了距离瀛湖风景区10公里左右的西坡村,西坡村书记曹仲根热情地接待了同学们,并在交流中让同学们对当地的村落农业转型、经济发展等改革
有了较为全面和丰富的认识。
我们的采访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因为目前乡村建设人口流失迅速,您觉得当地的青少年对于瀛湖的历史、旅游文化、发展历程、生态保护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是怎样的?如果有所不足,您认为应该如何提升青少年对这方面的了解,增加其家乡归属感,以及当地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呢?但是曹书记的回答却让我陷入了思考。曹书记说当地的青少年对这些内容的了解程度很小,有关部门的宣传也不大,政府也不太重视对这方面知识的普及。之后他叹了一口气说当地学生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都是中专大专毕业,并且年轻人都是外出务工,不到20%会回来建设家乡。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我始终认为教育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而我们调研队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了解当地的教育水平以及教育扶贫情况。但是这次采访的结果却让我十分震惊。
首先就是曹书记的采访中对当地教育水平的描述让我十分痛心。我们的国家已经开始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并采取了一系列推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切实举措。但是,在西坡村,或者说,在瀛湖镇,教育水平仍然不是很高。但我相信,当地一定是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教育水平远比十多年前的好太多。扶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扶贫亦然,我们不可能让一个大部分青少年都没有接受初高等教育的地区在很短的时间内满地都是大学生。脱贫之路仍然艰辛,我们仍需努力。
其次是我对当地青少年对贫困的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的思考。我认为青年一代是脱贫攻坚战中的中流砥柱,所以他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帮助自己的家乡摆脱贫困。以瀛湖镇为例,我认为青年一代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三。首先就是当地的教育水平不高,我始终认为接受良好的教育能让人们摆脱愚昧,培养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因为书中并不只有刻板的知识,老师也并不只教会我们如何考试。我们学习的每一篇文章,我们读到的每一个故事,我们认识到的每一个英雄人物都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族自信。当我们了解到历史上足够多的英雄人物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无私奉献的事迹的时候,我们就会思考自身对于家乡、对于国家、对于民族的意义。
第二个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当地的青少年对于瀛湖的历史、旅游文化、发展历程、生态保护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很小。我认为一个湖泊风景区首要发展的肯定是旅游业,一个生态保护区首要重视的也应该是环境保护,但是当地的年轻人们对于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生态保护政策却了解甚少。我认为了解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的重要性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贫困地区就更应该如此,我们应该让青年一代去认识、去了解、去热爱他们自己的家乡,从而使他们对家乡产生归属感与责任感,用自己的青春力量,帮助家乡脱贫。
第三个原因是当地的就业岗位太少。当我们问到曹书记当地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的时候,他回答说主要就是农产品、畜牧业以及农家乐。虽然十四运会的即将到来给瀛湖风景区的年轻人增加了一些就业机会,但这些岗位都不是长久的。年轻人们选择外出务工就是为了寻找一份能满足自己基本需求的工作,否则又有谁愿意背井离乡呢?。所以我认为不止政府,当地的村民也应该一起齐心协力解决这个问题,把年轻人留在家乡,我们的脱贫工作才会有活力、有动力、有希望。
国家大力开展教育扶贫,在助力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同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社会活力将进一步激发。我们有信心看到,在不久的将来,贫困地区将享受到公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根除贫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61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